太极六脉内功

太极六脉内功是笔者修炼的太极秘功之一,源于老师传授,学练时以内修为主,天人合一,具有良好的养生益寿功效。

一、功法特征

本法以太极阴阳能量流为生命能源,强调先以内修为主,再辅以外修,从而达到内外相兼,天人合一。不讲究排病气,只调节体内阴阳,并注重能量的储存,这样可使有病者不治而调,也使体内有用之气不因外流而丢失。

二、六脉简介

太极六脉是真气在体内运行的六条通道,分别在身躯或四肢的中心,现分述如下。

1.中脉:纵贯于脊柱内侧,在体内前后左右四方的中央,即从头顶百会穴(两耳连线的中点)直下至会阴穴(外生殖器与肛门的中点)。

2.左右脉:以天突穴(男性喉结下的凹陷处,全脉分汇于此)为分界点。若紧靠中脉沿左胸腹与背的中心直下到腿后,然后与腿骨相接,并沿腿骨膜外围直下到左足心即是左脉;而沿右边者则为右脉。

3.臂脉:从天突穴起经肩,沿臂骨膜外围直下到掌指,左右共两条。

4.带脉:起于季肋部的下方,斜向下横行绕身一周,如同腰带环绕而行,与诸脉共有十个交穴,上应天体十大行星,再加上少腹内太极球场的阴阳灵点,即为十二大要穴,内视功夫深厚者便可见其明点。

三、练功方法

1.乾坤法:1内视法:松静自然,端身正体,站坐均可,目微闭,口轻合,用目之神光凝视中宫(心下肾上的中间部位)。单独练此应半小时,久之,可使头脑的性与脐腹的命结合为一,形成阴阳环抱而光明的太极场。

②炼坤法:身心调好

后,即可闭目静心,双手抱于腹部(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并凝神于少腹(阴跷穴到脐下三寸之中),下种子,即意想心火降下,烹蒸气海,日久气旺而神清。

③炼乾法:升身勿动,接着下种:肾气至心,积气而由心中生液,液盛而降,熏化体内,气满全身,荣卫通和,日久气秀而卫清,真气源源入于乾宫泥丸,内有精气神合而为一的太极玄珠。

2.大极储能:1站桩:室内外均可,只要身体背部不对着风口,然后头顶朝天,脚心吸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膝略弯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大拇指放于其余四指之内握成空拳(不使场能外流),并置于大腿旁,松弛下沉,这时面带微笑。

②聚能法:两眼微闭,自上而下内视自身的五脏六腑及骨头,接着下种:意想宇宙天体中的太极阴阳能量流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一路从头顶流到天突穴,再沿体内的中脉、左右脉奔泻下行,经过胸部、腹部,与另一路从脐轮进入带脉的能量流汇合,并与体内的各种气场同步感应而产生太极圈的气化运动,结果其精华物质在少腹内结成一太极明珠,其余的则沿大腿骨外围流到膝盖,再沿小腿骨旁流到脚心,从脚心直接进入地底深处。然后将空拳松开成掌,掌心朝腿。用鼻吸气时,五指缓慢用微力张开,待气吸足时五指已张足,呼气则任其自然,同时意念太极能量流进入天突穴,分经两肩沿手臂骨膜流下,这时手臂逐渐松弛,肩下沉,随着能量流路经肘关节、手腕,五指便缓缓松弛,使能量储存于手中劳宫穴。共做10遍。

四、注意事项

1.本功练习时间为30分钟~1小时,初学时在雷雨天应禁练。

2.当太极能量流进入体内前,应先意想头顶百会穴和腹部脐轮自动打开,待采完后即自动闭合。

3.意念太极能量流进入头顶时要稍快,到喉部后则缓慢而行。

4.无极能:当做聚能法到6遍时,即可进入太极境界:头顶青天,脚吸大地,胸罗海川,腹呈原野,心旷神怡,我身即为宇宙太极。待聚能法做完后,则意想全身不断膨胀变成无限大,身体如万年松不断向上在宇宙星际无限拉长,头部伸向宇宙上空,双脚伸向地磁中心,并达到下端的宇宙星际,这时我与宇宙能量流融为一体,我即如整个宇宙一样空明。然后意想山川大地,乃至整个宇宙在自己体内逐渐变成无限小,犹如太阳与月亮融为一体,形象“○”,金光闪闪,至此自身与宇宙完全同体。要收功时,只要想一下我的原身回到本体,即可自由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