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

第590天

果然随着阅读量的增多,理解能力也是逐渐变强的,去年读被讨厌的勇气没有认真读完,仅仅记住了一个书名,今天再读把我震惊的热泪盈眶。

书中青年的问题不是特例,而是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映射,可以说青年代表的是人们的心理弱点,有很强的普适性。而禅师所表达的思想原来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思想,之前也读过阿德勒的作品但是没有读懂。而这本书则把阿德勒思想通俗易懂的讲了出来,因此才会相当的震撼我,其实是改变了我认知的,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神清气爽。

阿德勒的目的论,直接指出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我的理解就是懒,书中叫做缺乏勇气。目的论就是先有某个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的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比如社交恐惧症用目的论来解释:为了不想出门去社交,而给自己制造出了恐惧的情绪。

与之相反的还有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即某个原因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比如还是社恐用原因论分析就是社恐产生的原因就是这个人的内向或者社交中受到了什么伤害。

原因论是对过去的一个分析,目的论是对当下的分析。我对原因论也具有了否定的态度,也来源于《思考,快与慢》中对记忆的解读:回忆是不可靠的,回忆的情境只是为人们当下的情绪服务。当然也有人会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创伤我们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记忆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也就是说认为它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认为它是创伤它就是创伤,认为创伤能带给我们成长,那就一定会有成长。这是我们看事物的方向不同,是我们选择了那样消极的生活。

按我的理解,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一些人只是想到了或者看到了很消极的一面,从而把原因归咎于外部,最终导致了停在原地踏步只有哀怨,这就是路径依赖。

只想不做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可以有很多“我要是怎样怎样就能怎样怎样”。做了而失败只有事实一种选项,没得吹了。这也是生活中很多人借口“各种忙”而不去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简单的外部归因。

如果用目的论解释会无情地拆穿他,他不去行动而选择呆在家里各种假如,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现实。

人们都会为自己所做的赋予意义,这也是目的论。即使是伤害别人的事,对他来说也是好的有一定意义的,他做这件坏事的目的就是因为他赋予这件坏事有好的意义,所以他才会去做。

目的论不太好总结,我感觉和荣格的那句我超爱的话类似:我们看到外部世界源于我们内心的投射。这个世界都是主观的,所有的行为都源于我们自身的态度,用自己的态度和情绪选择了某种目的,也常说是的是事出有因,这个因仅仅是个人的主观意志。

写到这里思路很乱,目前仅仅是自己做到心里懂,但思路混乱表达的时候能把自己给绕晕了,所以还是要多思考这个定义。

所有的事情不用因果解释,用目的论解释就像打开了一个大门。当我们有责怪别人的时候,用目的论分析一下,我们是在用某种情绪“走捷径”来完成让对方屈服的目的,所以错就是在自己。

(0)

相关推荐

  •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 所长荐读 | 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我们要一起共读的书,名字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是由二位阿德勒心理学的追随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写的.这本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富士电视台在2017年将书中内容改编成了同 ...

  • 这本最有力量感的书,帮你解锁真正的自由

    这是我的第62篇原创 + 我们阅读,我们成长       你敢                  被讨厌吗? 我们每天都在 重拾自己再重新出发的路上 用阅读为职场人赋能 知名音乐制作人海峰,纵身一跳, ...

  • 劝别人学习的人,好卑微

    前天,在在朋友圈说了一下关于读书的事,很多朋友都说内容太真实了,看的膝盖痛. 东西也不深刻,就是有感而发,我说: 关于读书这个事,我的建议是大家都不要再劝别人读书了,读书的好处谁都懂. 懂了,还不去做 ...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逐步信任隐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认同并忠诚于 ...

  • 内在与超越:奥古斯丁的宇宙目的论

    作者: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内容提要:奥古斯丁在对<创世记>的解释中,逐步发展出一套基督教的宇宙目的论.受柏拉图<蒂迈欧篇>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主张宇宙的秩 ...

  • 李秋零 | 康德的目的论思维与形而上学

    编  按 使形而上学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康德念念在兹追求的目标,但休谟的怀疑和康德自己的理性批判已使康德无法继续采用建构性的方法,而只能采用范导性的方法.康德借助反思的判断力,在对审美判断力的批判中确立 ...

  • 康德《判断力批判》五: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全书完」

    经过前面四篇的内容,我们完成了序言和导言.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的前半部分,即分析论和辩证论.接下来将在这一篇中完成<判断力批判>的全部内容. 不过在此之前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个 ...

  • 康德《判断力批判》四: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与辩证论

    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 为什么康德要从审美判断力过渡到目的论判断力,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这本来就是一种合目的性的判断力(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要将自然引向自由,认识引向实践).如果从判断力的总体划分 ...

  •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心理学《目的论》

    你是否经常被以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所困扰: -长相普通,身材普通,学历普通,从上到下,哪里都很普通,羡慕那些长得好看,满是才华,不仅如此,家庭背景还很殷实的人. -个人生活里,虽然总是信誓旦旦给自己 ...

  • 以常见停车为例,“目的论”是站在顶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句话说的实在,"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遇事归因这是我们无师自通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情绪,或者进行自我价值保护. 再说的尖刻点,我们人性都是"趋利避害"! 遇 ...

  •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目的论这里达到了顶峰:在他看来,物质所具有的永恒运动预设了一个永恒的施动者,这一运动者引起了运动,而自身却并不运动.宇宙中一个特定的运动是由其他运动产生的,而后一运动又是由第三个 ...

  • “原因论”VS“目的论”,你是哪一种?

    午睡前在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刚读了几页就被书中禅师的观点吸引了,书中通过一种全新的观点,解答青年的困惑. 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智慧的禅师和困惑的青年相遇了,通过问答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