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堂」第十八讲:咏物的境界(下)
相关推荐
-
我眼中的“诗歌”和你们不一样
➊ 我觉得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主要在于它对我们灵魂的净化与洗礼,对精神的涤荡与引领.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每次写作,都是一次自我净化,相当于在人格上的主动提纯.通过写作,你可以平视一 ...
-
【深圳诗歌】No.81193期A版||《莫明诗稿》序 作者:王洪德
欢迎阅读 深 圳 诗 歌 <深圳诗歌>平台旨在打造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我们从杂录的角度编发作家老师朋友们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全部文体我们都可以收录.仿古体我们也收录,读者朋友们可以领略 ...
-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衘蝉,4句诗3个猫如何避免重复
前言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点评了黄庭坚的一首诗: 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衘蝉."虽滑稽而可喜.千岁而下,读者如新. 使用 ...
-
群园学诗抒情怀(186)(2464)
第十三集(一)至(七) 作者:沉浮.大狮 [372]
-
小诗二首:蝉
我觉得对于诗歌来讲,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其中所要表达的微言大义和感觉.所以,用什么形式是不重要的,而在于你要表达什么以及让读者理解你的表达,不能让读者只是停留在你的表达的表面.真正的好诗是这样的- ...
-
【禅诗赏析80】诗三首/海恋、赏析/林荣、木子、张洁,禅意画/卫保刚
禅诗赏析 禅意画/卫保刚 时光有相 海恋 立秋那日,天空朗润 大丽菊和向日葵同居一圃 有风执帆,芬芳一浪一浪 驶向袅远的季节之滨 我给父亲打了电话 他正在树荫里下棋 我仿佛看到阳光的金粒子 跳过树罅 ...
-
中国诗歌报微诗创作室第56期《柳荫花影》《举起炊烟的母亲》心得交流锦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
-
【诗评诗话】重庆万州∣王小梅:蝉以借物
蝉以借物 王小梅 借物,是象征,也是转化. 在文学的创作中,现代的诗人比散文家和小说家在作品中更会借物,来象征,来转化. 当然,借物,不一定是物,也可以非物. 但说就是这么说,借物. 现代诗人写起所谓 ...
-
「诗词讲堂」第十九讲:诗与清通(上)
第十讲:诗与清通(上) 江南雨 我主张写诗要先学习和锻炼语言.诗固然需要才气和思想,但无论什么样的思想和才气,最后都要通过语言来体现.如果语言功底不够,会使好的思想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也影响读者的阅读. ...
-
「诗词讲堂」第十六讲:读诗和欣赏(下)
根据江南讲记整理 读诗和欣赏第二步:欣赏 江南雨 对于一篇作品的欣赏,我认为同样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理解作品,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沟通,产生共鸣,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问题不多说了,相信读者已经可以理 ...
-
「诗词讲堂」第十四讲:诗和诗眼(下)
根据江南讲记整理 (接上) 第十四讲:诗和诗眼(下) 主讲:江南雨 也有在颈联安排诗眼的.比如当代诗人江西熊盛元先生的<从柳园至敦煌途中>: "不到河西旧走廊,更从何处味苍凉. ...
-
「诗词讲堂」第十五讲:读诗和欣赏(上)
根据江南讲记整理 第十五讲:读诗与欣赏(上) 江南雨 我们学习诗词,需要大量阅读古人和今人的作品.尤其需要大量地读和背诵古人作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读诗不是 ...
-
「周易登堂」第十八讲 漫谈64卦卦变体系
原创子夏故坛2021-05-29 22:34:39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的64卦卦变体系图谱,最早于2019年5月初发布在头条号子夏故坛专栏<周易登堂>内.这个卦变体系图谱是在偶然迸发的灵 ...
-
「周易登堂」第二十八讲 贯穿「周易」始终的思想(三)
[引言]:<周易>本质上是一部哲学著作,是我国古代圣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圣人的基本哲学思想必将贯穿于<周易>的始终.这些基本的哲学思想有天人合一思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中庸思想. ...
-
「诗词讲堂」第九讲:诗的波澜(上)
一花一世界HKS 根据江南讲记整理修订 第五讲:诗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是文体之一,自然也应该象文章一样,忌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古风和词因为较长,需要波澜,这个道理好理解些.格律诗也需要波澜, ...
-
「四维中国通史」第二十八讲: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背后的根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的诸多政策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完全可以说汉武帝奠定了后世的政治基本框架,而其中最为重 ...
-
「四维中国通史」第十八讲:秦国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下)
彻底控制了关中之后的秦国,只能说是个强国,并不具备对六国的绝对优势.而真正让秦国所向披靡的,还是靠另外两步:其一,吞并巴蜀:其二,打通进入中原通道. 秦国吞并巴蜀路线 巴蜀之地,在大禹分为九州时候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