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枝临床应用的探讨 中药桂枝多方详解

海阳中医老庞

(―)历代医籍对桂枝性味问题的了解

有人认为桂枝味辛性溫,有的说是辛、甘、温,都是以为主。

但是试把桂枝实物来尝一尝, 就会觉得桂枝的味入口时先有甘味、后伴有辛香之味,袓国医学认为,凡以辛温为主的药,大多具有辛散之性,因而有的方书说桂枝具有升散作用,如黄宫绣说,“桂枝系肉桂枝梢,其体轻、其味辛、其色赤,有升无降”。叶天士《本草经解》说:“桂枝气温、味辛无毒,气味俱升也”。

但是在较早的本草医箱中,没有说桂枝具有升散之妙,相反说桂枝可治冲逆之气。如《神农本草经》论桂枝的功效是“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张仲景《伤寒论》凡有冲逆证者,都加用桂枝,如第十五条“太阳病 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冲不可与之”。又如桂枝加桂汤证,治气自少腹上冲心。

桂枝的功效概括归纳为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补中,我认为是很中肯的。

桂枝

(二)桂枝和肉桂二药的性能和效用

肉桂性大热,功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主命门火衰,下焦沉寒、痼冷,能引归元,治阳气不足而致的泄痢、腹痛、寒湿痹痛、阳痿尿 频等症,每与温补肾阳,祛寒止痛、调气理血之药同用。如外感 风寒、发热头痛和肢臂关节酸痛則多用桂枝。其实桂枝与肉桂是同一植物,一是细枝,一是树皮,其所不同的是肉桂味厚力强,桂枝味薄力浅。我认为,二者在药力上虽有厚薄之分,但性能和功效基本上是相同的。

(三) 历代本草都记述麻黄的发汗功能远较桂枝为强

《伤寒论》各家注释也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这是错误地把仲景《伤寒论》中麻黄汤和桂枝汤方证主治来推断麻黄和桂枝的发汗作用,我在临宋实践中,也体会到事实并不尽然。

中医药方剂的组成,大都是复方,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在于某方主药的作用,二是在于配伍药物的协同作用,我们从仲景《伤寒论》应用麻黄和桂枝等的方剂来分析,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这一点,仲景立法制方是非常严谨的,他既肯定了某方主药的主导作用,又重视了配伍的协同作用,就麻黄、桂枝来说,他不少的方剂中,'有汗不忌麻黄,无汗不忌桂枝',例如《伤寒论》第四十二条“当以汗解,宜桂枝汤”;五十四条“失其时发 汗則愈,宜桂枝汤 ;五十七条“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又如,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比较,仅是桂枝易石膏的一味之差,但主证悬殊,可知麻黄汤之发解表主要在于桂枝起着主导作用。

(四)桂枝是解表药,又是温里药

它和常用的解表药如麻黄、羌活、苏叶、荆芥、防风等以及温里药如附子、川椒、吴茱萸、干姜等有所不同。为什么桂枝具有既能解表,又能温里呢? 我认为这是由于桂枝具有温经通阳作用,而一般的解表,温里药就缺少这种性能。

祖国医学认为,一旦人体感受病邪之后,必然导致经络痹阻、阳气闭塞。外感如此,内伤杂病也是如此。例如水饮停留 而致的痰饮、喘咳、浮肿;血瘀气滯而致的各种疼痛、癔痼、积聚,以及一切慢性病后期其病机都会导致阳气闭塞、经络痹阻,逐渐形成正不胜邪,邪盛正衰的局面。在治疗的时候必须注意阳气煦和、经络通调。

正由于桂枝具温经通阳作用,因而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推动其他药物的功效。例如:加参芪则补益;配白术、茯苓则利水;配附子、甘草则振奋阳气;配麻黄、杏仁则发汗定喘;配红花、桃仁则活血行瘀;配生姜、半夏则和中止吐。

过去有人认为桂枝辛温升散,对素有血证及高血压者忌用的说法,不可尽以为然。惟阳盛之实热症,以及温病化燥,阴虚火旺及血热妄行者应当忌用。

(0)

相关推荐

  • 桂枝 (中药)(百度百科)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 ...

  • 根尘不偶讲药象体会:桂枝、柴胡、茵陈、薄荷、麦芽

    今天咱们接着讲木气为病的一些药物,左路木气的药物.上次咱们把当归为主的一组药讲完了,当归是属于木气正常状态的一种代表药物,比较柔润.温和.生发的一个药.今天咱们接着讲,如果木气不能正常地生发了,淤滞住 ...

  • 香薷(历代本草汇言)

    香薷(香.香菜.香茸.蜜蜂草)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以江西产 量大,品质优,商品习称"江香薷".原植物野生于草坡或 ...

  • 再造散用法|功效|方解

    再造散用法|功效|方解: [名称]再造散 [分类]解表剂-扶正解表 [组成]黄芪(6g).人参(3g).桂枝(3g).甘草(1.5g).熟附(3g).细辛(2g).羌活(3g).防风(3g).川芎(3 ...

  • 干货|中药运用心法详解

    导读:病有万变治各有药. 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 ...

  • 中药升麻功效详解

    之前笔者有提到过"解表药"有归肺.肝.肾三脏的主要机理,其主要说明解表的一个力度,归肺经是最低层次的解表力度,因为在最表面:而归肾经的解表药是最大力度,因为在人体最深层:而归于肝经 ...

  • 中药炮制术语,详解22种炮制法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不断试制试用和总结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大多都载于历代古医书和本草文献中.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术语,因而给 ...

  • 中药10大元帅详解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麻黄 五.桂枝 六.细辛 七.石膏 八.大黄 九.芒硝 十.黄连 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 ...

  • 柴胡 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中药配对组方详解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茈胡,本品嫩者人菜, 老者采而为柴,故名.味辛.苦,微寒.归肺.脾.肝.胆经.主要功效 为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本品辛苦微寒,且轻清上升, ...

  • 中药桂枝临床应用的一点心得

    桂枝是中医常用的中药材,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量3-10克,用法可共煮也可后下. 对于桂枝.前贤和同道们对于桂枝都有很高的认知和经验,我也将自己的一点临床心 ...

  • 中药桂枝临床常用药对

    桂枝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其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 ...

  • 中药桂枝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桂枝性温,辛甘解肌,温经散寒, 通阳化气,活络祛痹,疏泄腠理. (一)传统用法 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温通卫阳以解肌散寒:温通心阳以行血运脉:温通脾阳以温中化饮:温通肾阳以化气 ...

  • 中药桂枝 | 被称为仲景第一药的桂枝,到底都有什么功效。

    一直以来,对党参.黄芪.甘草等药用得非常多,其实在汉代的张仲景时期,桂枝才是使用得最为重要的一味药.以桂枝命名的桂枝汤,被称为众方之祖,通过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化生出很多方剂,运用在外感.内伤诸多疾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