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谁怎么老是这样啊?”早一点了解这十类难以相处的人,你也许就没那么难受了

每个人在职业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奇葩的人,而每个人也会经历各种难以言说但就是极其难受的遭遇。比如:为什么那些人就从来不顾事实而搅屎?为什么那个人怎么就这么爱针对我?还有人怎么老是当老好人也没什么立场…… 太多太多了。

除了很多人让自己难以招架以外,有时候也需要思考,我们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不是难以相处的类型。

不要误会,没有人必须做个“好人”甚至“老好人”,也没有必要对与自己不合的人“道德评判”,需要做的是“意识到这一点,并找办法与之和谐相处”

你可能有过我上面说的感受,经历。当难以承受的时候,朋友有没有告诉过你“别忘心里去!”是的,首要准则就是 别忘心里去!先别忘心里去,才有心智去学习方法如何更好的和谐相处。

真正难以相处的人大都自私自利,只关注自己。他们是不会在意你的。对他们来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被他们激怒。

这篇文章所要告诉你的就是:

  • 早有人研究过“难以相处”的人并且把他们归类了;

  • 意识到这一点,然后让自己不再抓狂;

  • 法则:没有什么难以相处的人,只有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之打交道的人。(by Ray Rilley)

哪十类人最难相处的人?

直入主题,仔细的读,自行脑补画面……如果共鸣了,先别激动。

  1. The Tank 坦克型(俗称“明枪、死对头”): 这类人咄咄逼人,强势无情而有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你挡了他的路,他可能会“灭”了你。坦克通常对抗性极强,尖锐、愤怒,固执己见并且具有攻击性。俗称“对着干型”。让你感觉,这个人怎么老是和你对着干呢?

  2. The Sniper 狙击手(俗称:“放冷枪、耍阴招”)。这类人看起来像秘密特工一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怨恨你、感觉像仇人。他或她不会生气,相反,他一旦发现你的弱点,通过蓄意破坏、八卦、制造流言蜚语和贬低来攻击你。无论是通过粗鲁的评论,尖刻的讽刺,让你看起来很傻、让你出丑就是了。
  3. The Grenade 手榴弹(俗称“像吃枪药了一样”) :这种人会大发脾气,一点就爆,很“违和”,破坏气氛。让其他人都躲的远远的,但又都想知道“他这又是怎么了?谁招他惹他了” 。经过一段短暂的平静之后,手榴弹爆炸成漫无目的的咆哮和胡言乱语,可都与事实无关,宣泄情绪。
  4. The Know-It-All 无所不知(俗称“万事通”): 什么?万事通也招人烦吗?这种不是天知地知、无所不知嘛。对,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有事儿尽管问!但在和他待在一起的时候,“万事通”会一连好几个小时告诉你他们知道的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一类的!但他 不会花时间去听你那些略显自卑的想法。
  5. The Think-They-Know-It-All 自以为是的人(俗称“半桶水、半吊子、或吹 NB”):虽然这些人知道的并不多,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如果你不太了解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可能会把你引入麻烦、要么就把你带到沟里去了。简单点儿说,他那么忽悠你(吹NB),就是为了引起注意!
  6. The Yes Person: “The Yes Man”唯唯诺诺的人(又称“好好先生”,俗称“老好人”:同意得快,兑现得慢,唯唯诺诺的人会留下一串从未兑现的承诺。“总是答应的好好的,就是没见行动、兑现”。久而久之,没人信他。尽管他们没有取悦任何人,但他们总是想靠过度承诺去取悦别人。这简直太危险了。什么都是“好的、好的,我懂了,我明白了”,可实际上呢……
  7. The Maybe Person: “也许先生(俗称“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焦虑-拖延,选择困难):当面临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这类人总是把它拖到最后一刻,幻想着有更好的选择出现。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决定来说,总会有一个时刻,当它太小、太迟的时候,决定就会自己做出来。总是觉得“嗯,可能A是这样……但B万一那啥可怎么办……要不还是C把……哎呀,烦死啦”。
  8. The Nothing Person:“无所谓型(俗称“不理你,没有回应”)” :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这种人什么都没有告诉你——没有任何反馈,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非语言上的。就是没有反馈。你发个通知,不回应。你问个事儿,问一句说一句……爱理不理,就是不理。
  9. The No Person: 否定型(俗称“啥都不行、消极主义者”)。这样的人会很文艺的说“每朵乌云都有黑暗的一面,我不是在消极,要现实点儿好吧。”孤独沮丧,让别人绝望。从来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提什么,就直接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不知道在这种人心里“什么才算行”。这样的人一开口,对士气的打击,简直比飞驰的子弹更致命,感觉可以用只言片语就能打败伟大的想法。总是伪装成一个温和的普通人(“嗯,这也是为了你好……”)会为徒劳、绝望和绝望而无休止地战斗。
  10. The Whiner: 哀诉型(俗称“怨妇”):这些人沉溺于 悲哀之中,不停地哀诉,抱怨,把他的情绪影响到别人。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是正确的,一切都是错误的,除非你做点什么,否则事情总是会这样。
  11. The Judge 裁判型(俗称:“法官”,评判):这类人设定了一个没有人能达到的标准,然后不停的评判和不断的评论批评。你想起你家里的谁了不?这类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工作中,永远不懂这句话“before you Judge me , please love me.”
  12. The Meddler 干涉型(俗称“爱管闲事儿的”):爱管闲事的人认为他们知道什么对你最好,却认为你没有能力,并试图为你管理你的生活。控制欲极强。
  13. The Martyr 假圣人(俗称“不要硬给型”)这类人送礼物给你,给你布施,其实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求。他给你讲东西不只是为了帮你而是为了满足他好为人师的需求。无论你是否想要他们的礼物。每一份礼物都带有一份义务。
那别那么快贴标签

相信上面这10类人,你应该很有感触,但你有没有把你脑海中的人进行“对号入座”呢?

Just as some people bring out your best, and other people bring out your worst, you can bring out the best in other people at their worst. It s a matter of understanding where they are coming from and what is likely to work with them.就像有些人会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有些人会把你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一样,你也可以把别人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是一个理解它们从何而来以及什么可能对它们起作用的问题。

在现实中,也不是一发现某个人有某种上面的表现,就马上“贴上上面这些标签”。在准确的 认知人的行为时,Brad McRae 在书中提到,有四个方面,来去“诊断”某个人是否是上述的某类人:
  • 观察他,他的行为是偶尔这样,还是经常这样(起码三次以上吧)
  • 看他那样表现的时候,是否是当时背负着某种巨大的压力。如果是在特殊压力情况下发一次飙,你也不好就说他是“手榴弹”的。
  • 关键的一点:是不是你自己正承受某种压力。(是你自己觉得他那样,还是大多数人都觉得他那样)
  • 你和他就“他的行为,给你造成的感受”聊过吗?可他有的人是无意识的、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影响。(小a君自己认为绝大多数人是如此,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正负面影响的存在。)
要明白,
每个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都是不同的:你最讨厌的人可能对其他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了解这些类型: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回应。
  • 想想你周围的人。有人在工作或家里符合这些描述吗?
  • 认识到你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Recognize the part you play: We can all be difficult at times。
  • 最后,了解这些行为(而不只是给人贴标签)将有助于你成功地与他人相处。
先学几句话,让相处更舒服
  •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I admit I made a mistake.)

  • 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You did a good job.)

  • 最重要的四个字:你怎么看?(What is your opinion?)

  • 最重要的三个字:介意吗?(Would you mind?)

  • 最重要的两个字:谢谢。(Thank you.)

  • 最重要的一个词:我们。(We.)

  • 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我。(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