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章惇,官场跌宕起伏,并非一路顺畅!(两宋繁华往事125)
相关推荐
-
此人与苏轼惺惺相惜,准确预言北宋灭亡,却被列入《奸臣传》
常言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查阅史书的时候,不可囫囵吞枣,要保持质疑的心态,尽信书不如无书.纵观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奸臣几乎从未断绝,每个朝代都有奸臣出现,有些是如假包换的奸臣,但有些是被冤枉的, ...
-
明嘉靖四年进士王晔字韬孟金坛人
王晔,字韬孟,金坛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吉安推官,召拜南京吏科给事中.二十年九月偕同官上言:"外寇陆梁,本兵张瓒及总督尚书樊继祖.新迁侍郎费寀不堪重寄".帝下其章于所司.居两月, ...
-
“欧楷十杰”之一荆霄鹏,也擅行草,行书洒脱飘逸,草书跌宕起伏
在当今书坛,一直以来都活跃着一大批年轻的书法家,他们不仅是书坛里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批年轻的书法家中,无疑他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是"欧楷十杰"之一,是田英章老 ...
-
仪封进士—尚金章
尚金章,生卒年不详,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人.顺治六年(1649),登己丑科同进士第118名(刘子壮榜),授山西沁水知县.时姜镶虽巳授首,而余党盘踞沁境,猖獗如故.金章开诚抚谕,其众悉降.因宽徭赋.集流亡, ...
-
李文全随拍:惟妙惟肖,在一个人的烽火里跌宕起伏
李文全随拍:惟妙惟肖,在一个人的烽火里跌宕起伏
-
章惇对于理想和伯乐的一生忠诚,虽败尤荣!(两宋繁华往事131)
然而,变法何其难. 纵有满腔热血,纵有皇帝支持,变法也是步履维艰. 艰难的历程,从来都是检验人心的尺子. 王安石如日中天时,投其门下者,何其多也?至于是为了变法,还是为了前程,是为了新政,还是为了官帽 ...
-
东坡先生未对章惇落井下石,还是看重友情!(两宋繁华往事129)
世事如棋局. 当苏轼绝了再回大陆之念,抱老死海南之心时,朝局再次发生逆转.哲宗驾崩,徽宗继位.苏轼被赦. 苏轼居然活着跨过了海峡.而章惇则是摇摇欲坠了. 苏轼路过金陵时,章惇的儿子在此为官.对于老父亲 ...
-
章惇、苏轼好基友,为何相爱相杀?政见不同(两宋繁华往事126)
先说说苏轼.章惇年轻时的挚友. 章惇.苏轼,同年进士出身.同样才华横溢.同仕于陕西,常结伴出游. 一日,两人来到终南山仙游潭.悬崖峭壁.潭深千尺,风景绝佳.章惇感慨莫名,便邀苏轼到对面石壁上题字留恋. ...
-
宋徽宗登基,第一个挨收拾就是政敌章惇。(两宋繁华往事124)
先从赵佶的幸福生活说起.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为哥哥哲宗办葬礼及修建皇陵. 说起皇陵,赵家天子也有不同之处.总体而言,赵宋一代,相比汉.唐.明.清,皇陵要简陋很多.宋代祖宗家法,皇帝死后才能修陵.如此 ...
-
金匮之盟,最好的解释是杜太后的母亲情怀。(两宋繁华往事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 ...
-
皇宫是个寡情地,缺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两宋繁华往事149)
可惜,皇宫是个寡情的地方. 皇宫内,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从来都是稀缺品. 在赵匡胤化家为国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永远失去了.老太太为这家操劳了一辈子,家一下子变成国了,她能习惯吗?后世,很多人说杜太后有大 ...
-
赵太后临终遗旨,改变了赵光义和大宋朝。(两宋繁华往事148)
丈夫去世,儿子称帝,大悲大喜. 悲喜之间,似乎耗尽了四娘子的心血,她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过,她人生最后的决定,再次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登基次年,杜太后病危. 赵匡胤.赵光义跪在榻前,兄弟俩泪如雨下.太 ...
-
胜者为王,胜利者的传说都是杜撰的多!(两宋繁华往事147)
赵匡胤称帝,国号大宋,是为宋太祖. 赵弘殷,被追封为大宋宣祖.杜四娘子,成了大宋太后. 再回头想想,那四十多年前的大雪,看门的门房,杜庄主.那时的他们,会想到多年后的事吗?眼光独到的杜庄主,即便有千条 ...
-
知子莫若母,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母不意外。(两宋繁华往事146)
岁月如梭. 当四娘子年近花甲,她的人生,再次迎来巨变. 公元956年,相伴40年的丈夫赵弘殷去世.终年58岁.年少时,正厅门后短短的凝视,约定了一生的缘分.40年来,身处乱世.飘若浮萍,相濡以沫.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