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吗?将中国美学意象揉捏于“醉”的境界里(二)

“诗画设计”十:

设计 | 肖绍国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适合于小学六年级使用。

1.尝试古诗文“画面缩放”读法,捕捉大画面中的小画面,小画面叠加成大画面,揣摩曹雪芹行文时的画面经营技法;

2.体会母语写作中“青石”、“芍药”、“花枕”、“扇子”、“蝴蝶”等特有意象的美学意义;

3.感悟中国文化中“醉”的境界,体悟“诗酒趁年华”的人生哲理。

    第2课时    

肆 ◎ 聚焦醉卧,试问美为何物

1.这就是“红楼十景”最美画面之一的“湘云醉卧”。现在,让我们走进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去寻觅美的踪迹。请前后四个同学就这段文字展开讨论:哪里发现了美?是怎样的美的细节打动了你?(板书:美)(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其中)

第一句:“青石”的美学意象

2.我们来一句一句地捡起那些美的句子,去抖落那些美的细节。

先来看第一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青石板凳上,业经香梦沉酣。

——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学生自由谈美的细节)

——把“青石板凳”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石凳的颜色?(青色,青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石凳的大小?(不大,刚容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躺下)

石凳的形状?(长条状)

石凳的位置?(山石的僻静处)

——这是一个青石板凳,青色,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古往今来,中国人对“青色”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

◇战国思想家荀子说:(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战国﹒荀子《劝学》

——放眼唐诗,到处是一片“青青”世界:

◇在王维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王维的笔下,客舍是青的。

◇在李白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在李白的笔下,云朵是青的。

◇在杜甫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在杜甫的笔下,天空是青的。

◇在张志和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在张志和的笔下,斗笠是青的。

——在唐人眼里,“青”似乎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信仰显然是影响了唐以后的人们:

◇苏轼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相信,青青的夜空里有他想要的答案。

◇辛弃疾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南宋﹒辛弃疾《村居》

辛弃疾相信,青青的草地里有他想要的生活。

◇袁枚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清﹒袁枚《苔》

袁枚相信,青青的春天里有他想要的风景。

◇曹雪芹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青石板凳上,业经香梦沉酣。

——清﹒曹雪芹《红楼梦》

曹雪芹相信,青青的石板凳上有湘云想要的好梦。

◇方文山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当代﹒方文山《青花瓷》

方文山相信,青青的天空里有他想要等的人。

——对一种颜色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块青石板凳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点,这块石凳子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青石板凳有着一种怎样的美?(学生谈青石板凳之美)

——像这样的青石板凳在大观园里还有吗?但为什么只有这一个260多年前的青石板凳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

你认为,美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美?产生美的条件有哪些?

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

——这正是,石青色等湘云,而我在等你!美!

(板书:青石)

第二句:“芍药”、“花枕”的美学意象

3.再来看第二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学生自由谈美的细节)

——把“芍药花”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芍药花的颜色?(花瓣各色)

芍药花的大小?(宛如团扇大小)

芍药花的形状?(圆圆的、花瓣大)

芍药花的位置?(在青石板凳的四周)

——这是一场芍药花落,芍药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芍药花”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

◇早在西周时期,少男少女就用芍药传情:(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维士与女,赠之以芍药。

——西周﹒《诗经》

◇唐代的张九龄认为芍药生在仙界:(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仙境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唐﹒张九龄《芍药赋》

◇唐代的孟郊认为芍药最为温柔:(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

——唐﹒孟郊《看花》

◇北宋的秦观认为芍药最为有情:(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北宋﹒秦观《春日》

◇南宋的姜夔认为芍药最为痴情:(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南宋﹒姜夔《扬州慢》

◇清代的曹雪芹知道芍药为谁痴情:(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清﹒曹雪芹《红楼梦》

◇清代的曹雪芹还知道芍药的另一种用途:(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清﹒曹雪芹《红楼梦》

——对一种花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芍药花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撒,这芍药花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芍药花有着一种怎样的美?这芍药花枕头有着一种怎样的美?(学生谈芍药、花枕之美)

——像这样的芍药花落、芍药花枕在大观园里还有吗?但为什么只有这一场260多年前的芍药花落、芍药花枕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

你认为,美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美?产生美的条件有哪些?

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

——这正是,念山石僻处芍药,年年知为湘云生!美!

(板书:芍药、花枕)

第三句:“扇子”的美学意象

4.再来看第三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

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学生自由谈美的细节)

——把“扇子”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扇子的颜色?(各自猜想即可)

扇子的大小?(跟芍药花差不多大)

扇子的形状?(圆形的团扇)

扇子的位置?(在青石板凳前的地上)

——这是一把扇子,扇子,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扇子”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

◇西汉的班婕妤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西汉﹒班婕妤《怨歌行》

圆圆的扇子像什么?(明月)

◇东晋的桃叶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东晋﹒桃叶《团扇歌》

扇子发出的光像什么?(明月光)

◇唐代的杜牧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轻轻的扇子用来干什么?(扑萤火虫)

◇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

这是谁将扇子用来被花埋?(湘云)

◇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清﹒曹雪芹《红楼梦》

这是谁将扇子用来扑蝴蝶?(宝钗)

◇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

这是谁将扇子用来撕着玩儿?(晴雯)

同一把扇子,在《红楼梦》里的命运也不一样,湘云用来把花埋,宝钗用来扑蝴蝶,而晴雯用来撕着玩,真有意思!

——对一把扇子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把扇子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丢,这扇子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扇子有着一种怎样的美?(学生谈扇子之美)

——像这样的扇子在大观园里还有吗?宝钗有、黛玉有、晴雯有、香菱有,就连湘云自己也有好多把,但为什么只有这一把260多年前的扇子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

你认为,美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美?产生美的条件有哪些?

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

——这正是,红香散乱湘云卧,轻罗小扇花半埋!美!

(板书:扇子)

第四句:“蝴蝶”的美学意象

5.最后看第四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

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学生自由谈美的细节)

——把“蜂蝶”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蜂蝶的颜色?(各自猜想即可)

蜂蝶的大小?(不大,很小)

蜂蝶的形状?(椭圆型)

蜂蝶的位置?(湘云的四周)

——这是一群蜂蝶,蜂蝶,一种很小的蝴蝶。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蝴蝶”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

◇最著名的当属战国时期“庄周梦蝶”的故事了,大意是: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他百思不得其解,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战国﹒庄子《齐物论》

这2000多年前的一个“蝴蝶梦”引发了后世无数中国人的“蝴蝶梦”。

◇唐代李商隐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庄生晓梦迷蝴蝶。

——唐﹒李商隐《锦瑟》

◇唐代李白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北宋黄庭坚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庄周梦为蝴蝶,蝴蝶不知庄周。

——北宋﹒黄庭坚《寂住阁》

◇南宋辛弃疾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南宋﹒辛弃疾《念奴娇》

◇南宋范成大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可怜蝴蝶梦。

——南宋﹒范成大《寒夜观雪》

◇南宋陆游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化蝶有残梦。

——南宋﹒陆游《吾年过八十》

◇明代马致远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百岁光阴如梦蝶。

——明﹒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清代曹雪芹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清﹒曹雪芹《红楼梦》

好像没有做梦呢?联系前文再看:(大屏幕出示,学生读)

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业经香梦沉酣……

——清﹒曹雪芹《红楼梦》

到底还是做梦了,曹雪芹是托湘云、蝴蝶替自己做了一个梦。我们来替湘云、蝴蝶来描述这个梦,请大家拿出《练习纸》,看第二题,任选其中一个展开联想,写一写:

(大屏幕出示)

其一:湘云梦蝶

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业经香梦沉酣。湘云入梦,他化为一只蝴蝶,但见这蝴蝶                                                                                                                                                          。一梦醒来,湘云还是湘云。

其二:蝶梦湘云

云姑娘静悄悄的瞧着他们,又见蝶儿在芍药花瓣枕旁停歇着。业经香梦沉酣。蝴蝶入梦,他化为少女湘云,只见这湘云                                                                                                                                                          。一梦醒来,蝴蝶还是蝴蝶。

(学生创作,音乐伴奏,作后交流,教师点评)

——对一只蝴蝶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群蝴蝶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梦,这蝴蝶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蝴蝶有着一种怎样的美?(学生谈蝴蝶之美)

——像这样的蝴蝶在大观园里还有吗?但为什么只有这一群260多年前的蝴蝶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

你认为,美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美?产生美的条件有哪些?

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

——这正是,湘云晓梦迷蝴蝶,落入芍花无处寻!美!

(板书:蝴蝶、梦)

伍 ◎ 逶迤而醉,追问何来之美

1.这就是青石为床、芍药为被、花瓣为枕、扇子为伴、蝴蝶为梦的最美“红楼十景”之一的——湘云醉卧。原来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画面中蕴藏着如此浩渺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中国思维,说曹雪芹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家,真不为过呀!

2.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把它写在团扇上,好好读一读——

(逐句出示教师手写圆形扇面书法作品,琵琶曲《湘云醉卧》再起,逐句引读)

3.(音乐继续)现在,回到“美”这个话题上来,为什么湘云在大观园里的这一卧,怎么就能美成这样?如果说青石凳、芍药花、花瓣枕、轻罗扇、小蝴蝶等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之美,那么在这些偶然当中有没有必然,这个必然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旷世之美?(醉,是因为湘云喝醉了)

醉,在中国文化上创造了众多奇迹,一个醉字,书写了众多天下第一:

◇羲之醉书:(大屏幕出示:王羲之画像及其《兰亭序》书法)

东晋的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聚会,会上各人做诗,合成一本诗集。大家推选王羲之来为诗集作一篇序文。当时的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灵感大发,拿起毛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笔兴随酒兴而生,笔力、笔韵随酒力、酒韵而成。写成了名震千古的书法《兰亭序》。

王羲之这一醉,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

◇李白醉诗:(大屏幕出示:李白画像及其书法)

唐代的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意思是,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城里酒家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李白这一醉,成就了“天下第一诗仙”。

◇贵妃醉舞:(大屏幕出示:杨贵妃醉酒画像)

唐代的杨贵妃在一天傍晚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当时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她喝了一会不觉沉醉,于是边饮边舞,醉中见美、美中见醉,连花儿都羞愧的卷起了叶子,这美轮美奂的画面被宫廷画师画了下来,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闭月羞花”的故事。

杨贵妃这一醉,成就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武松醉拳:(大屏幕出示:武松打虎画像)

北宋的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痛饮十八碗酒,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借着酒力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武松这一醉,成就了“水浒第一勇士”。

◇湘云醉卧:(大屏幕出示:湘云醉卧图)

史湘云这一醉,成就了“红楼最美画面”之一。

4.醉书、醉诗、醉舞、醉拳、醉歌、醉卧……原来都是一醉成美!

(板书:醉)

陆 ◎ 醉醒之间,敢问何处寻美

1.一醉成美,有意思!那么,如何发现美?如何寻找美?如何创造美?请借我一双慧眼吧!难道一定要喝醉吗?(学生谈如何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

2.你知道史湘云喝醉的原因吗?(课件播放《小戏骨红楼梦》之“湘云醉卧”视频片段)

在宝玉的生日宴会上,他们在玩“飞花令”斗诗,谁输谁喝酒,湘云运气不好,总是输,于是就喝多了。

3.原来湘云是因为斗诗而醉的,斗诗、斗草、斗花那可是大观园女孩子们的最爱!

你听说过——酒不醉人人自醉吗?湘云为何而醉?

你听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吗?湘云在乎的是什么?

醉卧、醉诗、醉书也好,醉舞、醉拳、醉歌也罢,一言以蔽之,醉心!

(板书:心)(板书画圈:美 梦 醉 心)

(齐读:美梦醉心)(齐读:心醉梦美)

4.关于诗和酒,苏东坡说:(大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诗酒趁年华。

——北宋·苏东坡

苏东坡说的诗和酒,其实是什么?(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诗酒趁年华,莫负好芳华!(电影《芳华》片尾曲《绒花》起,下课)


(完)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0)

相关推荐

  • 牡丹谢春去,芍药款款来

    [往期选读] 武坚游    高邮游 樟树花香悠悠来 丁中校园美如画,一夜琼花万卷诗 牡丹谢春去,芍药款款来 江苏省丁沟中学   张广祥 一曲<扬州慢>,潺潺流淌了千年悲凉凄怆的情怀.身为语 ...

  • 中学生不妨多从《红楼梦》中学习写作技巧

          从<红楼梦>中学习写作技巧 文/王名志 <红楼梦>作为现代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也常常作为高考的内容.其实,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在<红楼梦>中学习写作的技巧. ...

  • 《红楼梦》回目解读,每一个字都发人深省

    文/归途如虹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对于章回小说来说,回目是非常重要的.回目不仅可以概括情节,也可以体现作家的态度,是我们分析创作主旨的重要文本资料. <红楼梦>有很多个版本, ...

  • 见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吗?将文本的面纱一层一层地撩开

    "诗画设计"六: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执教 | 肖绍国 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 ...

  • 《见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 3.熟读,练习背诵课文. 4.教育孩子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要过分在意穿着打扮,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赞赏与 ...

  • 《见未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 3.熟读,练习背诵课文. 4.让孩子知道不要道听途说,不要轻易许诺,说话要清晰.条理分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句 ...

  •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 ...

  •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 第十四课《小虾》教学设计

    14.小 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 1.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打 ...

  • 第十三课《蜜蜂》教学设计

    13.蜜 蜂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第十二课《花钟》教学设计

    12.花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2.(板书课文题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花钟"的理解. 3.过渡:是呀,花钟可真奇妙!这可是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