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穴位释名

孙真人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本文是臆测其意之言,非真实之名义。

足太阴脾经穴位释名

隐白
井穴,脾土之气所出。隐隐有雾露水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中焦所出津液也。津液之水汽初出,若隐若现,故为隐白。白者水汽雾露之类。
大都
荥穴,所溜,属火。大都者,大兴土功而分布烟火也。
太白
水雾之汽大而高也。太者大而尊也。俞穴,所注,属土。此土阴气之盛,水汽笼罩如大雾也。又足太阴,三阴也,六经之所主,故其位尊也。
公孙
络穴,络于足阳明,外联也。三阴为六经之所主,土之德气。此处犹如宗族分支繁衍,外徙及归省之分合处,故名公孙。
商丘
经穴,所过,属金。丘者土之隆,陵者土之高。水汽挟土而隆其上,故为丘,积土成丘也。水汽得金而言商,商者,覆盖遮围之取水井也,以其清凉贵重。有此清凉贵重水井之土丘,名为商丘。
三阴交
足三阴交合处。足太阴行气于三阴,此亦行血气处。所治之症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及虚委之症等。此处关系到足之阴气及冲脉下行者相交协同而为根柢也。
漏谷
谷者容水,漏者渗漏、泄漏。与丰隆相对,足阳明处既丰隆,当是足太阴有漏并于阳明而隆盛也。阳隆有余,阴当不足,故如谷,且是漏下处,因其减阴助阳也。位在经穴后合穴前,亦裁削盛阴之处也。
地机
经穴合穴之间,将合之前,金者本当盛上,水者本当溶下,而又合穴水在上,经穴金在下,故此处应阴土之水汽上下升降之枢机处。足太阴脾土之气又是通贯地中者,故名地机。治下肢不良于行及脾气在腹中之转运。
阴陵泉
合穴,属水,所入。土气高有水于此入合故为陵泉,在阴面。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此足之中节近膝处,是根之上,候应干之上也,又为太阴之合穴,故取阴陵泉可下其疾高而内者。
血海
冲脉是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从股內廉下入,此名血海,此处当联冲脉。又后世言脾统血,血海犹血之所归,血之大统摄处。为何脾统血,因脾藏营,其经足太阴是三阴,为六经之主,而足阳明又主血所生病。此处位于膝上,足为震,股为巽,在土中出入之交处,太阴有坤艮即顺止之义,即统摄阴血尤见此处也。又名“百虫窠”,义亦洽。
箕门
人当敞腿兀坐时,两腿分张,形如簸箕,称箕坐,在其箕形出入之门,故名箕门。箕本受纳承载之用,门则开阖出纳也。
冲门
平气冲,制约调节于气冲而为门户也。
府舍
腑气归于权衡,权则在腹,旁舍于此也。
腹结
结者凝聚,此腹气所结之处。人当小腹努力时,此处肌肉硬结。
大横
本穴平脐,内应横结肠,是气之横行处,横通之大路,故名大横。
腹哀
哀者,婉转悲鸣也,腹哀者,柔肠百结、令人肠断,抽抽噎噎而肠动腹鸣也。
食窦
窦,孔道,食窦即食道,可通畅之。人在餐饭时偶然噎塞,单臂上举,手心向上,手指搔后头,同时头向不举手之侧扭转,则食道立即通畅,呃逆舒降。
天溪
天池旁下之溪,可调济胸乳中水。
胸乡
乡,原野。土气可缓和顺承,此胸之乡土,以舒缓也。
周荣
在中府之下,连及肝胆心包各经,此脾经在最上处,其津液之余溢者可为中府所募,进而由肺经敷布周身。又可统摄血液,上归心肺经,下归大包,以荣周身,故名周荣。
大包
脾之大络,在侧面交贯肝胆心包各经,其络横连胸胁,孙络亦连接周身百节,如从两侧席卷包裹于身,故名大包。广大包容,周布也,脾主身,统全身血,即见于大包。气多则由周荣下大包而通络,血多亦可由大包上通周荣而之心肺经,统血之功见此。大包,坤功也,包藏奉养。

不学医则已,学必入根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