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相关推荐
-
前后修建五次从印度风到古朴的唐代风西安大雁塔发生了什么?
大雁塔,西安的标志性的建筑物,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为七层塔身,通高64.5米,底层边长25.5米,由著名的玄奘大师主持修建,是 ...
-
法门寺地宫发掘记:小小的地宫,金银宝贝堆积如山,竟无从下脚
法门寺佛塔(倒塌前) 法门寺佛祖舍利的传说延续了上千年,可否真的有佛骨舍利呢?佛塔的意外倒塌,是祸是福?出土的文物举世震惊,件件价值连城.小小的地宫方寸之间,文物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令人瞠目结舌.法门 ...
-
一块有字的砖头,揭开了一座宝塔的秘密,竟让千年前的历史再现
史书上的文字总引导着人们,在某个恰当的时候推开一扇历史大门,甚至,还会奉上让人惊喜不已的"礼物",上海隆平寺塔基遗址的发现就是如此.明正德年间的<松江府志>,用&quo ...
-
王睿:6—12世纪塔基地宫、天宫奉纳瓷器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小时前 摘要:6-12世纪,主要有瓷器奉纳的舍利塔基,时代集中于唐宋元时期,本文将以这些材料为基础,介绍其类别.组合,略述与同时奉纳的银器.玻璃器的关系等问题,进而分析 ...
-
豫·南阳:龙兴福胜寺塔
这期介绍邓州龙兴福胜寺塔.介绍之前,且听鱼摆个龙门.来自邓州.南阳.社旗的三位商人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谈起各自家乡的名胜,邓州的商人豪气冲天地说:"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南阳的商 ...
-
雷峰塔倒塌后,发现地宫下的秘密,藏着100公斤的珍宝
雷峰塔倒塌后,发现地宫藏着100多公斤宝物,银塔舍利价值连城.大众对于杭州西湖雷峰塔的了解几乎都是来自神话故事,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众人皆知雷峰塔下压着白娘子,但在1924年雷峰塔倒下后的废墟地宫之中 ...
-
国博《大唐风华》展法门寺精华篇:无极斋分享
国博<大唐风华>展之法门寺精华篇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 ...
-
【解读】扬之水: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内容提要: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 ...
-
扬之水 ▏两宋茶事—煎茶与点茶的意蕴之别两宋茶事—煎茶与点茶的意蕴之别
茶与点茶,均是两宋时代的饮茶方式,前者是将细研作末的茶投入滚水中煎煮,后者则预将茶末调膏于盏中,然后用滚水冲点. 站在宋人的立场,自然要说煎茶是古风. 作为时尚的点茶,高潮在于"点" ...
-
知宋 | 扬之水:两宋茶事—煎茶与点茶的意蕴之别
文章节选自<新编终朝采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9)"两宋茶事"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用考古 ...
-
纪要 | 【文研讲座225】扬之水:文房四士独相依——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
2021年9月27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225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文房四士独相依--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
金匮之盟,最好的解释是杜太后的母亲情怀。(两宋繁华往事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 ...
-
皇宫是个寡情地,缺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两宋繁华往事149)
可惜,皇宫是个寡情的地方. 皇宫内,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从来都是稀缺品. 在赵匡胤化家为国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永远失去了.老太太为这家操劳了一辈子,家一下子变成国了,她能习惯吗?后世,很多人说杜太后有大 ...
-
赵太后临终遗旨,改变了赵光义和大宋朝。(两宋繁华往事148)
丈夫去世,儿子称帝,大悲大喜. 悲喜之间,似乎耗尽了四娘子的心血,她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过,她人生最后的决定,再次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登基次年,杜太后病危. 赵匡胤.赵光义跪在榻前,兄弟俩泪如雨下.太 ...
-
胜者为王,胜利者的传说都是杜撰的多!(两宋繁华往事147)
赵匡胤称帝,国号大宋,是为宋太祖. 赵弘殷,被追封为大宋宣祖.杜四娘子,成了大宋太后. 再回头想想,那四十多年前的大雪,看门的门房,杜庄主.那时的他们,会想到多年后的事吗?眼光独到的杜庄主,即便有千条 ...
-
知子莫若母,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母不意外。(两宋繁华往事146)
岁月如梭. 当四娘子年近花甲,她的人生,再次迎来巨变. 公元956年,相伴40年的丈夫赵弘殷去世.终年58岁.年少时,正厅门后短短的凝视,约定了一生的缘分.40年来,身处乱世.飘若浮萍,相濡以沫.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