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调理,看看你是哪一种?

限制饮食可减少症状发生

FODMAP饮食

是指可酵解的寡糖、单糖、双糖和多元醇饮食

快速的可发酵性和很差的吸收性

导致肠道气体产生增加和肠管扩张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减少FODMAP饮食

可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中医体质在FODMAP饮食引起消化道症状

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通过中医饮食的预防和调理

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食疗理论基于药食同源

  中药和食物都来自于大自然,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两者都可以用来纠正体内的阴阳平衡,不过是在力量、性味偏颇的大小不同而已。许多中药也是食物,如山药、薏米、大枣、蜂蜜、莱菔子、荷叶;许多食物也常加工成药,如莲子、百合、乌梅、藿香、薄荷、阿胶、木瓜等。而食物、药物都有四气五味归经,食物显然也具有调理五脏的作用。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如乌梅具有入肝、泻肝的作用,同理,调味剂陈醋也具有入肝、泻肝的作用,生姜具有辛散之性可发挥疏散肝气的作用,而甘甜的大枣具有入脾补脾的作用。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明确指出饮食亦须根据季节,如冬季食用西瓜就很容易发生腹泻。

中医体质和FODMAP饮食的关系

  中医认为症状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人体肠道气体增多和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脾胃功能健运的正常人,即使高FODMAP饮食也不会出现不适症状,而平素体质虚弱的人就会出现症状。如腹胀的感觉,中医认为多和气滞相关,因气不能正常流通而出现胀感。根据消化系统常见病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现代人多常见以下类型的体质偏颇。

  1 寒热错杂型

  此类人群常有胃脘或腹部胀满,表现为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舌苔黄,或可见恶心、嗳气,矢气较多。此类人上热下寒明显,下寒不能运化食物,胃肠蠕动降低致使食物停留于肠的时间延长,如高FODMAP饮食中果糖、豆类、洋葱等可使产气增加引起肠管扩张,胃肠传导减慢加上肠管扩张就会发生腹胀甚至腹痛。

  2 脾气虚弱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忧思、久病损伤脾气而成,症状表现为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腹胀因气体流动缓慢而发生气滞,气滞留于局部而出现腹胀,加之高FODMAP饮食产气增多,就会出现明显的腹胀感。

  3 肝郁气滞型

  此类人群平时就容易出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常常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明显,或出现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中医讲肝气具有疏泄功能,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疏泄功能不仅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等方面,还表现在脾胃消化功能方面。肝气郁结便会出现气滞腹胀、腹痛,高FODMAP饮食产气增多,就会出现腹胀或腹痛。

  4 痰湿内蕴型

  多因脾胃运化、受纳功能失常所致。常见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肢体困重,加之高FODMAP饮食产气增多,小肠液体分泌增加,常常会出现腹胀和腹泻。

  5 脾胃虚寒型

  由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多由脾气虚弱的进一步发展。此类人群饮食偏凉之品便会出现腹泻,因平素就比较敏感,而对高FODMAP饮食反应更为明显,容易出现腹部冷痛和腹泻。典型表现可见腹胀、腹痛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6 脾肾阳虚型

  多因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及肾,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腹泻,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满,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中医食疗和低FODMAP饮食异同

  中医的食疗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饮食注意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即“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二是通过饮食(如药膳和药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饮食预防

  要吃热饭,不可暴饮暴食;戒烟忌酒,避免浓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饮料及食物;饮食宜清淡,禁食油腻、煎炸、生冷、过甜、过咸之品;一日三餐宜按时定量,饮食时要细嚼慢咽。现代研究也认为冷食、高脂、辛辣、乳制品、浓茶、浓咖啡、酒精等可加重IBS症状。中医讲,寒性凝滞,吃寒凉之品会阻遏气机的正常运行,气不能正常流通而凝聚成一团就会出现胀感,甚至疼痛,而寒凉又会伤脾而出现泄泻。《黄帝内经》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伤就会出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而导致胃肠传输时间延长或缩短,暴饮暴食不但会出现脾胃功能降低,出现消化不良,还会出现便秘或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分泌甚至出现腹泻,油腻、煎炸之品不易消化,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这和低FODMAP饮食有异曲同工之妙。

  2 饮食调理

  中医食疗除了具有低FODMAP饮食要求忌口外,针对不同的体质,还可通过饮食调理的作用来改善和治疗IBS的症状,具体包括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并用三个方面。通过食疗调养,可以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而食疗具有作用平缓、副作用小、制作服用方便的特点,也适合长期服用。

  单味药:山药,《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羸,即补中益气力也”。《本草纲目》载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可见一味山药就可健运脾胃功能,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大枣,李时珍认为“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如脾虚泄泻可食大枣以治之,另外,甘味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脾虚腹痛。生姜,《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伤寒论》也有生姜泻心汤以治疗水饮食滞痞,可见生姜具有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改善痞满和腹胀症状。薏苡仁,《神农本草经》载其“主筋急拘挛”,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之功,扶正兼可祛邪,健脾胃又可治疗腹泻,对于腹痛、腹泻尤为适宜。

  食疗方:脾气虚弱者要补脾益气,可食用山药黄芪粥;肝郁气滞者要疏肝理气,可用玫瑰花、月季花代茶饮;痰湿较重的祛湿健脾,可服用茯苓薏米粥;脾胃虚寒型可应用良姜粳米粥,或丁香、肉桂、红糖煮水以缓解寒性腹胀、腹痛;脾肾阳虚者可服当归生姜羊肉汤、狗肉汤等以温补脾肾。

  中医食疗具有和低FODMAP饮食原则一致的忌口要求,但更有优势的是,低FODMAP饮食可能存在诱发营养不良和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风险。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可影响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肠道菌群的代谢提供底物。而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也会影响宿主生理功能。中医食疗较单纯的限制饮食对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更为恰当。中医可通过食疗调整人的体质偏颇,依据个人体质不同,因人制宜,给予个体化的食疗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