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综述: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0)

相关推荐

  • 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前庭性偏头痛 (vestibularmigraine, VM) 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 是具有前庭症状的一类偏头痛类型.公元前131年Aretaeus首次提出头晕与头痛存在一定相关性的论点, 但是至19 ...

  • 眩晕 头痛:前庭性偏头痛诊断中的误区与陷阱| NCN 2021

    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很多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这 2 种症状,其在临床中还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诊断?如何治疗呢? 9 月 24 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来自中国医学科 ...

  • 前庭性偏头痛用药怎么选择?一文掌握!

    点击蓝字 前言 前庭偏头痛(VM)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是引起慢性前庭症状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前庭症状可发生在典型的偏头痛之前或期间,有些患者有波动性或日常性症状.虽然前庭偏头痛的症状和发病机制可能 ...

  • 应重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不同的独立疾病,治疗手段完全不 ...

  • 综述|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诊疗研究进展

    来源:公众号ANDs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为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受到研究眩晕的学者们极大关注.与 ...

  • 神经综述: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血管再通研究进展

    大脑中动脉M2段定义为在CT.MRI冠状位或脑血管造影前后位图像上位于外侧裂内缘的大脑中动脉垂直段.M2段分支分为双干型,三干型及多干型,其中以双干型最为常见.双干型根据上.下干的直径和分布区域分为3 ...

  • 神经综述: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研究进展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皮层.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周围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等受损症状.目 ...

  • 神经综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感染原因之一,其感染所致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 ...

  • 引起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上一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前庭性偏头痛有什么发病机制,它又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影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脑功能异常,继发血管异常改变,可能与三叉神经-前庭机制.神经递质紊乱. ...

  • 神经指南: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一.前言 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131年,Cappadocia的学者Aretaeus第一次将偏头痛及眩晕联系起来,Liveing在1873年注意到了头痛与头晕的关联性,但直到20 ...

  • 神经综述:慢性偏头痛的概念和进展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患,好发于青年人,全球发病率约为12%.大多数偏头痛初期呈发作性病程,发作时单侧搏动样头痛,活动可诱发,伴有强烈的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