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
相关推荐
-
老子天道观念的哲学意义与《道德经》一书的宗旨
老子以前的天道观念,都把天看作一个有意志.能喜怒.能赏善罚恶的主宰.而老子则反对有人格的上帝,主张按照自然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它,说明它.老子以道,而不是上帝或神明来作为最高的哲学概念,冲破了宗教神秘主 ...
-
学术论文|从《庄子》自然哲学看“李约瑟难题”(一)
啦啦啦~~懒懒的小编冒泡啦
-
闲言碎语(139)
哲学普及虽然势在必行,但在现有的文明格局下,依然不可冒进,因为哲学难学的主客观障碍需要通过哲学常识化来帮助解决,而哲学发展的主导权一直被西方世界错误掌控,中国哲学必须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优势夺回对哲学的 ...
-
古代哲学的核心是阴阳五行
秦始皇称帝三年后,东巡郡县,他先到泰山封禅,之后又到临淄天齐渊祭天.人类文化的创造,就是意显现为象,象著明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个核心,天,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因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表 ...
-
道之文与道之字
道之文与道之字是两个概念.图文.符文.文字属于道之文.字.詞.語.句属于道之字. <说文解字序>曰:"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笔画依类象形成图形之文,笔划 ...
-
物道主义哲学的逻辑柱石与定海神针:第一哲学原理
物道主义哲学的逻辑柱石与定海神针:第一哲学原理
-
【纪要】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八) | 王中江:“相与之道":“自我"与"他者"的孔门语境和多重叙...
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八) --王中江:"相与之道":"自我"与"他者"的孔门语境和多重叙事 2021年4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哲学系在蒙民伟人文楼B219主办了"冯友 ...
-
李申:中国哲学的基础有两个,“道”与“气”
如果把中国哲学的基础归结为两个范畴,那就是"道"与"气". 一.道与理 1.中国哲学之所以把道与气作为自己的核心,乃是由于中国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中国哲学形成 ...
-
师道师说 | 汤一介:张岱年先生和《中国哲学大纲》
编者按 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1935-1936年,张岱年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 ...
-
中国哲学特辑2:儒学至圣孔子的开创性哲学——'仁'与'礼'之道
孔子生平 孔子在公元前551-479年活动于山东地区鲁国,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的儒家学者以及封建官府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也许正应了那句朱熹在<朱子语类>卷 ...
-
影响儒道两家,开启中国哲学,周易六十四卦中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如果要选最神秘的上古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周易>. 虽然<山海经>也够神秘,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周易>能 ...
-
《中国哲学简史》(6) 名家:中国古代的逻辑家和辩论家
名家哲学思想 名家在英文中是"诡辩家",也成为"逻辑家"或者"辩证家"的意思,中国名家注重的"名"与"实&qu ...
-
【中国哲学】太初之道,如何把握?
小 播 读 书 /// 11/22 2020 道德经:太初之道,如何把握?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在<道德经>第14篇以及之后的几篇中,老子对"道"的描述,试图让大家 ...
-
【中国哲学】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小 播 读 书 /// 11/23 202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老子在这一篇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里老子的大概意思是说,"道&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