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斑斓,俏皮可爱。这是梅花鹿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盘锦市盘山县得胜镇坝东村,卢艳生、张桂珍老两口,养殖的梅花鹿美丽温顺、惹人喜爱。 扫棚、换水、喂食。这些梅花鹿在他俩的精心照料下,个个膘肥体壮,洁净卫生。 这些活蹦乱跳的小家伙儿,一会儿舔舔鼻子,一会儿晃晃耳朵,一会儿甩甩尾巴……在老两口的身边,亲昵转悠着…… 梅花鹿喜欢干净。他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这时,一只小梅花鹿跑了过来,开心地吃着他手中的苹果。 他们待新生的小鹿崽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精心地照顾着它们,这只小鹿儿,是他亲手接生的,对他很有感情,每次见到他都可亲了。 他一边喂着小鹿儿,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鹿儿的头部。小鹿儿好像通人性似的,一点也不怕生,用那鹿角拱来拱去和他玩耍。 老卢今年65岁,老伴儿63岁。老两口原来是河北人,1972年来盘锦定居。刚来时,他们靠种地维持生计,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那时候,他们很想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总觉得光靠种几亩地,没有生活出路,为此,就选定了养梅花鹿。 万事开头难。谈起创业经历,他很坦然:″养鹿中的辛苦,只有我们自个知道。″最初,他从吉林购进了5只梅花鹿。当时,正赶上下大雪,原来只需半天时间,他却用宿的时间,才把买的梅花鹿运了回来。 当初,由于没有经验,5只梅花鹿,有3只有残疾。这对并不富裕的他们,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在养殖梅花鹿的过程中,难题接踵而来。2007年,养殖进入了低谷。老两口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养殖陷入了困境。但是,老两口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对养殖业充满信心。他们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低谷。 当他们拿到赚的第一笔钱时,老两口的养殖信心更加坚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老卢通过看相关书籍,网上查询等方式,来了解养殖信息。 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养殖门道。同时,也凭多年的养殖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他们的养殖业步入正轨。 梅花鹿吃得少,长得快,浑身上下都是宝。近几年,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也比较理想,他们的养殖效益一直很好。现在,养殖场己有80只梅花鹿。 俗话说:″鹿身百宝″。鹿茸、鹿血都是高级药品,鹿皮又是高档皮革。他手里拿着一根儿鹿茸介绍道:″这个是二杠茸,还有三叉茸,两种功效基本是一样的,但二杠茸比较嫩一些,是泡酒的首选。 今年,老两口也玩起了新潮,都在网上快手直播。通过直播讲解,向外地推广梅花鹿身上的宝藏,向乡亲们传授梅花鹿的养殖技术,让大伙儿了解梅花鹿的价值。现在,经常有外地人订购他的产品,每当谈到这些,老两口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今,他们的养殖场,在得胜街道规模最大,在全市远近闻名。在当地起步最早,他己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在村里,如果谁家想养梅花鹿,他们总会去义务帮忙,破解养殖难题。 他说:"我养了几十年的梅花鹿,现在生活富裕了。我想把周边的乡亲们都带动起来,让他们靠养梅花鹿致富,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走上小康之路!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稿件所得款项故前100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而后剩余数的4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6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最终解释权归本网站所有!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