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痼疾验方五则—用虫类药是关键

作者:黄瑞彬

导读:

朱良春主任医师业医五十载,学验俱丰。他治学善于博采诸家,融会中西,临证治疗痼疾,擅用丸散,精选虫类药,每获卓效。现举其验方治验五则,笔者尾以管见,以飨同道。

一、健脑散治疗脑震荡后遗症

秦xx,男,37岁,建筑工人。1983年6月9日就诊。

五年前跌伤,当即昏迷,醒后有短暂的逆行性遗忘。经治肢体伤痛已愈,而头脑痛晕,反复发作,健忘失眠,每逢气候变化、环境噪闹而增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叠进中西药物,收效甚微。刻下神疲乏力,后脑偏左刺痛,固定不移,且有跳动感。舌淡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重按无力。朱师认为:脑震荡、后遗症,系久痛入络,虚实夹杂。因其虚,必须大补气血,滋养肝肾,因其实,必须利气化淤,活络通窍。健脑散主之。

处方:红参15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当归、甘杞子、地鳖虫各21克,制马钱子、川芍各15克,全蝎、地龙、乳香、没药各12克,血竭、甘草各6克。研细末,和匀,装胶囊,每服4粒,日服2次。

服药一料,病衰已半。再服一料,诸症悉除,记忆如常,沉痼告愈。按:《证治准绳·头痛》云:“头象天,三阳六府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则痛。”本案是由头脑外伤,_延久不愈,气滞血瘀,头脑脉络阻塞,耗伤气血,血虚精亏,脑髓失荣所致。方中人参、当归、杞子、紫河车大补气血,滋养肝肾,乳、没、血竭、鸡金活血化瘀;全蝎、地鳖虫搜剔血络,疗伤定痛,地龙利水去浊,减压清脑,马钱子通络止痛,又能兴奋神经,双向调节,川芍引药上行入脑,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使正胜邪却,脑络通畅,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首,阴阳升降复常,头脑得养,其病则愈。

二、参蛤散治疗肺结核

吴xx,女,36岁,干部。1967年10月15日诊治。

患浸润型肺结核3年,经坚持西药抗痨,常服中药治疗,虽病情有减,潮热盗汗、痰中带血已止,但仍干咳,咳甚气急似喘。舌嫩红、苔薄少,脉细濡数。胸片示病灶边缘不清。朱师认为:痨瘵日久,肺之气阴两虚,肃降摄纳失司,乃致咳喘气急,治宜润肺止咳,滋肾填精,纳气止喘。方用参蛤散

处方:红参、北沙参、川贝母、五味子、白芨各24克,蛤蚧1对,紫河车30克,米妙麦冬、化橘红各18克。研细末,和匀。用蜂蜜调服,每服2克,日服3次。服药一料,咳喘全除。再配二料,以资巩固。后摄胸片示病灶钙化,肺结核痊愈,,未曾复发。

按,<医学正传>提出肺痨两大治则:“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理虚元鉴》又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散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培本,蛤阶擅于养肺滋肾,纳气止瑞,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长于益元填精,沙参、麦冬、川贝、五味、橘红润肺止咳,白芨补肺生肌,促使结核灶硬结钙化,蜂蜜不但能补益脾肺,而且味甘调药易服。全方配伍精当,切中病机,对肺结核气阴两虚,咳嗽气急者有良效。

三、宁痛丸治疗肝区疼痛

黄x只,男,42岁,医生。1985年9月2。日就诊。

病毒性肝炎后,肝功能正常,但肝区疼痛,右胁轻微,游走不定,剑下痛重,固定不移,压痛明显。舌苔脉象无异常。虽常服中西药物,但多年不愈,思想苦恼。朱师谓:肝炎胁痛,属于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者。治宜理气活血,通络定痛。宁痛丸每有佳效。

处方:九香虫30克,参三七40克,全蝎20克。研细东和匀,装胶囊,每服4粒,日服2次。服药数天,胁痛始减,服完一料,肝区舒适如常,触痛亦无,心情愉快。至今未发。

按:《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本证是由肝炎之后,疏泄不利,气滞血瘀所致。丸中九香虫疏肝理气,键脾宽中入气分;参三七活血止痛,祛疾而不伤血走血分。“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可行血,而血能载气,两药相配,气血互用,相得益彰;再加全蝎,辛窜善动,推动气血运行,“通则不痛”。药虽三味,效专力宏,故收全功。

四、肠粘连丸治疗手术后肠粘连

沈xx,女,28岁,营业员。1983年9月1日诊治。

年前行阑尾手术,嗣后常腹痛累累,肠鸣便溏,纳减运迟,形瘦神疲。西医诊断为肠粘连。未能根治,痛苦万分。检查:右下腹、腹刀痕平整,局部压痛,未及包块。舌淡稍紫、苔白薄,脉沉细。血白细胞总数分类均主常。朱老指出:肠粘连腹痛,乃系刀圭损伤,气滞血瘀,肠络阻塞,蠕动障碍之咎。治宜活血通络,松解粘连。方适肠粘连丸

处方:蟋螂60克,赤自芍、当归尾、麦芽、红藤各80克,红花、乌药、陈皮、甘草各45克。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早晚各一次。药后病愈,纳增体壮,未见复发。

按:《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本例是由外科手术,腹部脉络损伤,且又肠痈余毒未清,久病入络,以致气血凝滞,肠膜粘连,传化失常,“不通则痛”。故用蜣螂、赤芍、归尾、红花、乌药、陈皮理气活血,舒通脉络,病由肠痈起,仍从肠痈治,故用红藤清解余毒,麦芽健脾醒胃,以助运化,白芍、甘草解痉缓急。使血活络畅,粘连松解,传导正常,不治痛而痛自止矣。病愈运健,神振身强。

五、益肾朔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龚xx,女,37岁,工人。1987年11月15日诊治。

关节疼痛多年,反复发作,月来增剧,指趾关节肿胀强直,屈伸不利,刺痛怕冷,手重足轻。舌淡紫、苔白根偏厚,脉细紧。血沉与抗“O”偏高,乳胶试验阳性。朱老指出:顽痹日久,肝肾两虚,督脉亏损,风寒湿邪深羁经隧骨骱,气滞血凝,痰瘀胶固,经络闭塞,关节不利。治拟补肝益肾壮督以固本,虫蚁搜剔逐邪以图标。方用益肾蠲痹丸

处方:蜂房、熟地、当归、仙灵脾、鹿角胶、肉从蓉、僵蚕、地鳌虫各90克,金钱白花蛇2条,全蝎、蜈蚣、甘草各20克,研末和匀,另以生地、虎杖、鸡血藤、寻骨风、鹿衔草各15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早晚食后服用。服药二月,肿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病退药减,每服4克。继进一月,疗效巩固,复查血沉和抗“O”均正常,乳胶试验阴性,至今未发。

按:《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主骨;督脉为“阳脉之海”。所以朱老治疗顽痹,重视补益肝肾精血,温壮肾督阳气。方中熟地、仙灵脾、肉从蓉、鹿角胶扶正治本,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却,同时善用蜂房、金钱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鳖虫、僵蚕虫类搜剔窜透,并且适当配合鹿衔草、虎杖、寻骨风祛风除湿,当归、鸡血藤活血通络;生地生津,以制虫药燥性之偏,甘草解毒。使浊去凝开,经行络畅,邪尽正复,顽痹则愈。

结语

朱师告诫后学:沉痼顽疾,进程缓慢,难以速效,宜用丸散缓图,坚持服用,渐能康复。久病入络,证候错杂,虚实夹杂,“穷必及肾”,扶正宜配“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邪气久羁,深入隧络,“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临证之要,证病双辨,中西会通,吸收现代新知,研究疾病诊治规律,探索配制治疗痼疾之验方,充分发扬中医专长。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1990年05期。作者/黄瑞彬 。编辑/曹粟满。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sm2016@yeah.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