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发展趋势

解耦与赋能

曾经有一位CIO与我讨论过如下问题:该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使用SAP的财务软件,随着公司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很多业务需要与财务模块融合,需要将财务功能嵌入到业务流程中。但该公司先使用的SAP的财务软件是独立的软件,无法与业务融合,而其他公司的财务软件又无法替代SAP的功能。

这位CIO的需求在现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未来企业应用软件的功能需要解耦为模块化的功能,以接口的形式提供服务。

而事实上,SAP为了应对解耦的趋势,在两年前就着手将SAP的通用功能以API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现在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接口。

但是很多企业已经使用了套装软件,这些套装软件的解耦可以借助RPA实现,通过RPA流程,模拟调用套装软件的功能,实现解耦。

解耦的目标是将一些通用的功能以API的形式提供给业务人员,本质是将软件具有的功能能力以API的形式赋能给业务人员,为业务人员赋能。

互操作的本质是系统具有集成能力

集成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主要特征。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有三个集成的表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是工业4.0、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但是集成都需要有技术人员的支持,有非常大的开发工作。这是流程创新实现规模化的最大的瓶颈。

如何让没有技术能力的业务人员实现流程变革?平台要具有互操作能力,让业务人员通过模块功能的重新组合,不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就能够实现流程创新。

如何实现互操作性?有三种方式:

(1)可以通过统一模型,实现数据的一致性【统一模型】;

(2)通过标准、接口协议实现互操性【统一接口】;

(3)提供一些集成的预配置【对于未统一模型、未统一接口的系统,应用供应商提供预配置的接口】。

集成能力让平台可以让非技术人员实现流程创新。

智能化:软件中嵌入智能

智能化是工业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在质量管理、预测性维护领域等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这些智能化主要是物联网的应用。

软件中嵌入智能技术,最典型的例子是RPA,RPA的技术其实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在自动化的流程中,耗时最大的是人工识别相关的工作:比如单据的识别、语义识别等工作。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工参与,RPA改进效率不高,但有了人工智能,可以解放人工操作,让自动化流程处理更加顺畅,所以智能越来越嵌入到软件中。

而在一些传统优化软件领域,也将嵌入人工智能技术,比如APS优化生产,可以将优化生产与公司的企业经营的KPI结合,通过机器学习,学习通过APS优化经营KPI的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优化。

持续优化创新

持续优化的基础是能够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的闭环。PDCA闭环是持续优化质量的成熟的方式。对于未来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也可以借鉴PDCA闭环的模式:

P计划:通过关键KPI与行业最佳实践的基准比对,提出流程改进的目标(计划改进);

D行动:改进业务流程;

C检查:分析KPI,找到改进空间;

A处理:基于数据流仿真,重新设计流程并模拟。

持续优化创新借助于流程智能化,通过数据打通公司KPI与流程实现闭环,实现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

服务化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服务化,大家熟悉的SaaS本身就是服务化。

基于平台的服务化,还可以是提供API、微服务等形式的服务,基于API、微服务,还有两种形式,仅提供软件处理流程的API、微服务,基于服务机构提供数据的微服务,API。

其实通过服务带来业务也是一种模式,我把这个趋势单独列为第七个趋势。

基于API,还可以建立基于API、微服务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就是工业互联网生态中的创新者、开发者。

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

传统的软件是流程驱动的,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软件流程实现业务处理;而未来将是数据驱动,由数据通过描述、诊断、预测并形成建议行动方案,最后直接驱动相关的处理。但在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人的参与:第一阶段人的输入用于完善模型【最终实现用数据精准描述业务】;第二阶段,人的输入用于完善诊断模型【最终实现利用数据精准描述事件与数据的关系】;第三阶段,人的输入用于完善预测模型【最终实现利用数据实现精准预测】;第四阶段,人的输入用于完善决策模型【最终实现利用数据实现精准决策】。

支持网络运营

未来企业业务的模式是网络化运营,将包括多种业务网络。

而当业务与技术融合后,业务与软件无法分离,很多软件的收益是通过业务获得的。

比如SAP的 Ariba 收入括两方面,软件的费用,和业务支持的费用。

国内还有BaaS的说法,Business as a service,这类企业的软件业务是通过业务实现的。

支持多平台,平台之间形成竞合关系

平台承载着未来的商业生态,是工业互联网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所以最终能够成为平台的企业,通常都具有其他企业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而用户通常都需要自由选择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功能,可能一个平台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选择多个平台又会带来巨大的集成工作量。

而为了给用户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平台与平台之间需要能够实现相互协作,最好的体验是选择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能够提供所有功能【当然这个平台提供的很多功能是其他平台实现的,但用户不关心这个功能具体是哪个平台实现的,他仅通过一个平台,由这个平台代理实现所有功能】,所以平台和平台之间要建立合作关系。

而未来平台之间必然存在这竞争关系,所以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模式,是未来平台企业的常态。

(0)

相关推荐

  • 数字化时代,财务需要进行4项革新

    今天,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素.新引擎.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 ...

  • 当ERP加持RPA:打通企业信息孤岛

    企业构建ERP系统的初衷,是建立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但实际的建设中,往往会出现多个业务系统间分割的现象,产生了跨系统.跨平台操作等难题.不仅工作效率难以提升,还耗费着大量人力. 企业资源计划 ( ...

  • 低代码开发平台

    今天准备再谈下对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扩展思考,最近2到3年,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算作一个小热点,不论是传统的BPM厂家,还是原来的快速开发平台厂家,包括还有一些中台建设厂家都逐步推出自己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

  • 数字化和数据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架构升级

    数字化和数据平台(Digital and Data Platform,缩写为DDP),是BCG基于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总结出来的企业数字化技术架构参考模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具有这 ...

  • 都9102年了,你还在做“数据搬运工”吗?

    几年前,英国某企业创始人Alex写过一篇博客<这才是我所谓的黑客>.故事主人公几乎从不自己干活,任何需要占用他90秒以上的工作,他都会编写脚本让程序自动执行. 财务人员Tina对此一脸羡慕 ...

  • 传感器的工业互联网时代

    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对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和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未来我们工业互联网要建立两个关联工厂,不仅仅是物理的工厂,更是智能的工厂.从中国制造业来看,中国有超过220个工业品产量是 ...

  • 【专题采访】艾默生:Plantweb数字生态系统助力工厂实现卓越运营 ——“自动化巨头拥抱工业互联网时代”系列采访二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工业互联网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制造业生态,使之呈现一种万象更新的气派.这一 ...

  • ​“工业互联网时代 制造企业高效转型”在线研讨会在京举行

    小智的话 1月27日,走向智能论坛.VMware联合举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工业互联网时代 制造企业高效转型"在线研讨会在京举行,围绕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热门话题,来自业内制造 ...

  • 冷热不均看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 |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网

    在现实社会中,城市与工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是工业落地的载体,工业是城市兴盛的支撑. 可能因城市与工业在现实社会中的关系映射到了虚拟空间,"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 ...

  • 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管理重点从流程到赋能

    在2003年加入一家知名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公司后开始了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咨询.实施工作.在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的标杆案例之后,坚信供应链管理软件将在未来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所以学习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之后, ...

  • 工业互联网时代的MES系统

    传感器技术编辑整理 过去十年,是工业互联网孕育的十年,是理论发展和实践摸索的十年.技术和应用系统供应商不断的融合创新,致力于提供更集成.更智能的系统,打通企业运营和生产管理各环节. MES作为制造企业 ...

  • 面对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IT和OT如何分工和融合?

    本文来自于<控制工程中文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2016年11/12月合刊杂志,原标题为:关键基础设施需要更专业的安全防护 随着自动化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 ...

  • 工业互联网时代,PLC或许该改个名字了……

    导 读:从诞生至今,PLC出色的完成了衔接设备层与信息层的任务,承担了上传下达的职责,并收获了易用.可靠的美名.我们将工业领域的架构,分为现场层.控制层.信息层等多个层级"金字塔" ...

  • 从工业软件到工业互联网APP【PPT】

    本文分享了谢克强基于电子五所在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的多年研究,提出工业软件是工业创新知识长期积累.沉淀并在应用中迭代进化的软件化产物,根植于工业.但脱胎于工业,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