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18)
群英庚子女神节诗词大会共选录81首作品,其中群英女神54首,群英男神27首。为避免题材单一,女神题材不限,男神限写女神。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加之疫情期间的女神节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与感慨,扣人心怀。作品中有不少亮点,读来受益匪浅,遂按体裁分期选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诸位交流。第四期选评两首歌行压轴:
“群英女神节”作品选评(四)
题于霞女史赠画牡丹
范诗银
长安顾盼栏杆北,洛阳桥头照玉水。魏紫姚黄罢霓裳,一枝夺尽人间美。青光叶叶翻凤羽,珠星点点凝翠缕。不辞昨宵三分寒,犹着今晨千滴雨。澄霁乍开晓虹短,日影欲出紫鳞卷。天狗半吐海色生,衔山夕晖梦片片。丹鹤拍空泣轻衣,松花潋滟织云丝。筠竹一竿一仙子,新红未抹影离离。渔洋故里说秋柳,画图也曾写秋藕。秋鸿鸣断雁门关,秋声吹墨呼妙手。秋到秣陵赠手版,长幅分角惊醉眼。风摇蕊朵动文旌,香袭歌蜂作归栈。上国一品倾四海,感君为吾泼七彩。诗行欣题飞来红,不负造化载复载。
英子简评:
以艺术之笔去描摹艺术品,歌咏诗词艺术,是范诗银老师古体诗的一大范畴。于霞女史所赠的牡丹花在作者笔下再次焕发出艺术的神采。这首七古七次换韵,以富丽的文笔描绘了画中牡丹的姿态与神采,形象逼真,对于霞女史画技的敬佩之情流于其间,并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情真意笃。
“长安顾盼栏杆北”至“一枝夺尽人间美”高度概括了牡丹的美,总领全篇。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同样突出了牡丹不愧为“花中之王”,确是“夺尽人间美”的珍贵花卉;“青光叶叶翻凤羽”至“犹着今晨千滴雨”以牡丹之叶及叶上晨露突出牡丹晶莹剔透之美;“澄霁乍开晓虹短”至“衔山夕晖梦片片”写了天色清朗时,牡丹在日照下的姿态,想象奇特;“丹鹤拍空泣轻衣”至“新红未抹影离离”以“丹鹤”“松花”“筠竹”等外物侧面衬托出牡丹的美;“渔洋故里说秋柳”至“秋声吹墨呼妙手”由画及人,自然引出渔洋故里的于霞女史乃丹青妙手,以“秋”字连句,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秋到秣陵赠手版”至“香袭歌蜂作归栈”写了于霞女史赠长幅牡丹画予作者,进一步从侧面突出牡丹花的形神兼备,从而表现了于霞女史的画技之高超;“上国一品倾四海”至末尾“不负造化载复载”表达了作者对于霞女史的感佩之情,从而欣题诗行,描尽“飞来红”的神采,即牡丹之美,让其年年“不负造化”也,点明了写诗的原因。“诗行欣题飞来红”为全平句,“不负造化载复载”为全仄句,相互照应,熠熠生辉。
全诗描摹细腻,语意晓畅,以艺术之笔表现了精致的艺术品,赞扬了精湛的绘画艺术,可谓“画也神妙,诗也高妙”也。
杨丽萍孔雀舞歌
滕伟明
杨丽萍,白孔雀,锦官城里忽飘落,亭亭玉立追光中,八千鸟喙顿忘啄。冰肌玉骨月中仙,缟裙开屏光灿然,俯饮曲身十二段,体态段段皆可怜。饮罢振翅婆娑舞,西双版纳忽焉睹,蕉寨泼水情欲狂,傣家健儿击象鼓。独立香木尾垂文,映日佛塔朗耀金,万人合十观吉鸟,顶上三毛自在伸。座客咨嗟叹观止,舞师神奇乃如此,反扬两臂能抒波,翻令孔雀愧欲死。北人饰神威有加,南人饰神貌如花,请到大足石龛看,可知菩萨是娇娃。
英子简评:
提到杨丽萍,必然会想到她的孔雀舞,因为她与孔雀舞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滕伟明老师的这首歌行将这位舞蹈艺术家的高超舞艺通过传神的笔墨再现出来,给人无限遐想,亦如观众再度欣赏杨丽萍的绝美艺术。这首歌行六次换韵,且平仄韵交互使用,正如杨丽萍演绎的孔雀舞一样缤纷多姿。
从开头到“八千鸟喙顿忘啄”总起全篇,直接入题,道出杨丽萍这只白孔雀飘然落在锦官城,其亭亭玉立的仙姿令千鸟垂迷,忘了啄食。作者开篇即进行两处暗示,一是暗示杨丽萍的孔雀舞在锦官城上演,二是以“八千鸟喙顿忘啄”侧面表现杨丽萍曼妙的舞姿,此写法与《陌上桑》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相类。接着,作者着力描写杨丽萍孔雀舞的神采:“冰肌玉骨月中仙”至“体态段段皆可怜”赞美杨丽萍如月中仙子,她一出场,缟裙开屏,光彩夺目,侧重于她的“俯饮”之态,真个体态玲珑。读者透过这些文字可以想象,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一只高贵优雅的孔雀;“饮罢振翅婆娑舞”至“傣家健儿击象鼓”写杨丽萍这只孔雀展翅飞翔、婆娑起舞的姿态,再现了西双版纳的风情,表现了这场演出的逼真效果,重在动态描写;“独立香木尾垂文”至“顶上三毛自在伸”由动而静,写“孔雀”的迎风独立之态,抓住其“尾垂文”“顶上三毛”表现其安详之状。“座客咨嗟叹观止”至“翻令孔雀愧欲死”以观众的表现衬托出舞蹈大师杨丽萍孔雀舞的臻美之境,令观众叹为观止,“反扬两臂能抒波”描写细腻传神,她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地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她以逼真动人的姿态“翻令孔雀愧欲死”,更胜真的孔雀。“北人饰神威有加”至末尾“可知菩萨是娇娃”通过北人、南人的对比,突出南人的“貌如花”。传说千手观音原来是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诗以大足的千手观音石龛喻杨丽萍,抒发了对杨丽萍的高度赞誉之情。
杨丽萍的孔雀舞,已经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灵与肉的交融与呈现,是一场令人惊艳的艺术盛宴。这首歌行体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杨丽萍这位顶级舞蹈艺术家的神韵与风采,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这两首歌行体,皆是以艺术为表现对象,范诗写牡丹画,滕诗写孔雀舞,一静一动。两首歌行皆是文采飞扬,善于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高超的艺术,并且将艺术与艺术家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对艺术家的赞誉之情。绘画与舞蹈乃直观艺术,而诗歌则是通过传神的语言再现艺术,更具艺术内涵。通过文字,激发读者的想象,再现美的艺术。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多次获奖,经常担任全国诗赛评委并点评获奖作品,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六十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