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喜鹊

早晨6点半,到校盯早读。
一只受伤的喜鹊被几个值日的孩子,捧到教学楼门口几个值班领导的面前。
校长和几位年级主任与孩子们共同虔诚的凝视着这只可怜的小生命。
一起商量着:送去哪里,如何救治。
没有人训斥孩子们:不务正业,耽误了早读,影响了值日。
柔软的目光穿过黎明的霞曙,落在路旁的青草上。
老师们的心情和孩子们一样焦急而珍重:
给生物老师送去吧,看看有没有办法。
满头大汗的孩子们飞奔着,将蜷缩的喜鹊送到生物老师的手中。
像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穿越雷鸣电响用星星微芒点燃文明之光。
一个又一个教室里的孩子们望向他们的身影。
正如历史星河起点的人群望向在高山瀚海中飞奔的夸父。
如是的场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铭记并思考:
一件小事恰恰是我们时常忽略的教育的最关键的一环。
“一堂好课”有时不在三尺讲台,热爱生灵,有敬畏之心的教育是起点也是终点。
一个不到处踩蚂蚁的小孩儿,上学后不可能会霸陵同学;
一个不随意践踏草坪的小朋友,长大后不可能会去砸教室的玻璃;
一个对小区里花花草草有怜悯之心的孩子,也一定不忍心用恶语去中伤同学;
一个视哪怕是一只小小的喜鹊如命的人,一定会胸怀四时轮转,万物苍生。
一花一草皆性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一个这样的人,从商也一定很难蜕变为一个把食品变毒品草菅人命的黑心商贩;
一个这样的人,从政也多数不会是一个视百姓如草芥的贪官污吏;
一个这样的人,做科研也不可能欺骗国家经费,宣传假成果祸国殃民。
教育是一个社会公序良知的底线,学校是捍卫底线的灯塔。
学校里有一桶水的单纯,社会才会有一瓢水的善良;学校里有一张纸的圆滑,社会就会有一本书的市侩。
“勿懈勿怠,作民之良。嗟尔来者,罔谓一花一石,或可毁伤”
一个人对同胞和自己有如是的态度,一个民族对文化和历史有如此的敬畏:
这个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更有希望和人情味。
理想 情怀 温度
一个教育者的心路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