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弘光 画道以昌——画界家学的两个案例

中国绘画史上有许多家学传承的故事,本文结合两个案例简要说说家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宋代米氏家学

米芾的书名大于画名,其实他的绘画成就可与书法成就媲美,所以他在徽宗朝先为书学博士,继为书画学博士。米芾兼善人物、山水、梅兰竹菊,画风不求工细,意似便已。他在绘画上最大的贡献是创意了“米点”,画出了具有文人画墨戏风韵的“米氏云山”。但米芾的作品除图1之外,均已失传,无从了解他的“米氏云山”全貌。

图1.米芾《春山瑞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存世作品看,足以代表“米氏云山”水准的是米芾长子米友仁的作品。

图2.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3. 米友仁《云山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米友仁充分发挥了“米点”墨韵,其山水云雾缭绕、雨意蒙蒙,空灵温润,得自然之趣,充分展示了“米氏云山”的艺术效果,夯实了“米氏云山”即米氏家学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米氏家学的写意风格改变了山水画传统的工细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历代画家多有传承或借鉴。

图4. 高克恭(元)《林岚烟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5. 石涛(清)《秋江独钓图》 拍品 成交价114万港元

米氏家学这个案例有三个要点。一是父辈的创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学;二是儿辈能够光大家学,将之发展到足为典范的程度;三是家学最终以巨大的影响力成为绘画共享资源,丰富了绘画艺术宝库。第三点尤其重要。有此三点,米氏家学成为由一家之学扩而大之影响整个画界的经典案例,正所谓家学弘光,画道以昌。

第二个案例是明代文氏家学

文徵明,其秀润雅致的画风,特别是“细文”与青绿山水,形成了独特家学。文徵明继沈周之后为吴门画派领袖,历时五十年,子侄、弟子及再传弟子甚众,家学广布。

图6.文徵明《千岩竞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7.文徵明《品茶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生前,长子文彭、次子文嘉、侄子文伯仁,门生陆治、钱榖和王榖祥等皆传其衣钵,极文氏家学一时之盛。

图8.文彭《白云红树图》 拍品 成交价123.2万元

图9. 文嘉《赤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0. 文伯仁《松风高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11. 陆治《玉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图12. 钱榖《竹亭对棋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13.王榖祥《玉兰图》 (美)乐艺斋藏

文徵明身后,其孙文元善(文嘉子),曾孙文从简(文元善子),玄孙文柟、玄孙女文俶(文从简子女),来孙文点(文彭玄孙)皆承家学,有画名,且多授人画业。

图14. 文从简《万壑松风图》 拍品 成交价134.4万元

图15. 文柟《林亭小景》 拍品 估价70万元

图16. 文俶《秋花蛱蝶图》 天津博物馆藏

图17. 文点(清初)《湖山深隐图》 拍品 成交价448.5万元

文氏家学,内外传承研习者众多,历二百年而不绝,源远流长,蔚为大观,堪称佳话。

直系传人中要特别提及的是文俶,她以女性柔美写自然生趣,清润秀逸,赏心悦目。清人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说:“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女子承继家学,可谓文氏荣光。可惜年仅四十即亡。

文氏家学这个案例也有三个要点。一是开创者具有领袖地位,门生众多;二是家族传承者连绵不绝且多纳弟子;三是传承时间悠久。因此三点,文氏家学成为绘画共享资源,对后世绘画极具影响力。举个例子看,清初江阴女子周淑祜、周淑禧姐妹研习文俶作品,深受影响,都成了画家,这表明文氏家学推动了女性绘画的发展。此事距文徵明去世已约一百年了。

图18. 周淑禧(清)《茶花幽禽图》 南京博物院藏

家学弘光,画道以昌。大哉,文氏家学!

由米氏家学、文氏家学二例,可窥中国绘画艺术传承、发展的一种机制,或对当今画界有所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