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基金悼别系列(2)

要理解一只分级基,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要素:

母基金投资方向

子基金比例

A类子基金

B类子基金

向下折算条件

向上折算条件

定期折算条件

基金费用

母基金投资方向:大多数母基金都是指数型的,它们会使自己的投资组合挂钩某个指数,可以是上证50、沪深300等主流指数;可以是有色金属、互联网等行业指数;也可以是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概念指数。也有少部分母基金是主动管理型的,其投资组合是不透明的,并非由某个指数的成分股组成。

子基金比例:绝大多数分级基金A:B的比例都是5:5(注:5:5更精确地说是1:1,但由于现实中有2:8、4:6、7:3和8:2等不同比例的基金存在,很多时候人们把A:B比例为1:1的分级基金说成是5:5,这两种表述含义是相同的,本书之后仍将使用5:5的说法)。也有少数分级基金的A:B的比例是2:8、4:6、7:3和8:2。一般来说, A:B比例会达到7:3或8:2的都是债券型基金,因为债券本身的波动比较小,只有更高的杠杆率才能使B类基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A类子基金:A类子基金本质上是债权类资产,它通过将资金出借给B类子基金,每年收取一定的利息。至于每年能收取多少利息,要看合同如何约定。大部分A类基金收取利息的方式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比如“一定期定期存款利率+4%”,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那么该A类基金的利率就是3%+4%=7%。绝大多数A类基金的利率规则,是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5%不等,如果基准利率出现变化,A类基金的利率不会立刻随之变化,而是会等到每年的“定期折算日”才进行调整。定期折算的概念后续会做解释,简单来说,分级基金的利率通常是每年调整一次。也有少数A类基金的利率是固定的,比如锁定在每年6%,不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也不理会基准利率的变化。

B类子基金:B类子基金本质上是举债投资,它通过每年向A类子基金支付一定的利息来获得杠杆。B类基金的杠杆率,会受到AB比例的影响,也会随着净值的变化而变化。

AB比例的影响:A:B比例为5:5的基金,在A基和B基净值均为1的情况下,理论上其杠杆倍数为(5+5)/5=2倍(为方便说明,此处忽略B类基金需要向A类基金支付的费用,下同),但如果A:B的比例为4:6,则该B基的杠杆倍数为(4+6)/6=1.67倍。

所以,从AB比例的角度看,B基占比越小,其杠杆倍数越大;反之亦然。

净值变化的影响(上涨):A:B比例为5:5的基金,在A基和B基净值均为1的情况下,理论上其杠杆倍数为(5+5)/5=2倍,但如果B基的净值涨到2,而A基的净值仍为1,则届时B基的杠杆倍数为(1+2)/2=1.5倍

净值变化的影响(下跌):A:B比例为5:5的基金,在A基和B基净值均为1的情况下,理论上其杠杆倍数为(5+5)/5=2倍,但如果B基的净值下跌到0.5,而A基的净值仍为1,则届时其B基的杠杆倍数为(1+0.5)/0.5=3倍

所以,在A基净值不变的条件下,B基的净值越低,其杠杆倍数越大,反之亦然。

向下折算条件:

要理解分级基金向下折算(简称下折)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小谨、小浪两兄弟说起。我们假设小谨和小浪两人各有1万元压岁钱存在母亲那里,母亲将这2万元全部买了股票。哥哥小谨每年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而股市的波动全部由弟弟小浪承担。这时候小谨提出一个问题:万一股市跌得太凶,小浪的1万元亏光了,再把我的钱亏进去怎么办?于是母子三人协商后,设计出一个下折条款:如果母亲所管理的2万元钱缩水到1.2万元,这时账户中的钱有属于小谨的1万元(注:为方便计算,忽略利息和费用)和属于小浪的2000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小谨为了安全起见,要从属于自己的1万元中提取8000元出来,提取之后账户中还剩4千元,兄弟俩各拥有2000元。然后母亲继续用这4000元去投资。这就是分级基金向下折算的基本原理。

这种设计,确保了无论股市出现多深的下跌,永远不会危害到小谨的本金安全,但副作用是,一旦发生了下折,小浪想要把亏掉的钱赚回来会难上加难。想象一下,一开始小谨和小浪的本金都是1万元,理论上当股市下跌40%,他们的总本金2万元将变成1.2万元,触发下折条件。当下折发生后,小谨从还剩1.2万元的股票账户中取走了8000元,此时账户中仅剩下4000元,即使接下来股市上涨100%,4000元也仅仅变成8000元而已,扣除属于小谨的2000元,小浪的资产总共只有6000元。这个过程中,股票市场以1为单位,先下跌40%至0.6,再上涨100%至1.2,总体上涨20%,而小浪的资产却从1万元缩水至6000元,总体下跌了40%。小浪希望通过承受更大的波动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然而市场的波动,长期来看对小浪是有害的。

现实中,绝大多数分级基金向下折算的触发点,是B类基金净值下跌到0.2或0.25元。

假设某分级基金的A:B比例是5:5,向下折算的触发条件是B基净值跌到0.2元。假设触发下折时,A基的净值为1元,此时B基的杠杆倍数为(1+0.2)/0.2=6倍。为了使B基的杠杆倍数恢复到初始的状态——2倍,必须让A基的净值也降低到0.2元。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A基向持有人分红0.8元。分红后,A基的净值也变成了0.2元,与B基完全相等。接下来,基金公司会宣布,将A基与B基的净值全部恢复为1元,这个过程被称为“净值归1”。净值归1,不会导致基金持有人的收益或损失,只是为了方便和美观所做的计价方式的改变。如不理解,可以想象在考试题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将试卷的总分数由100分修改为500分。

需要注意的是,A基向投资者分红时,并不是直接发放现金,而是将分红以“母基金份额”的形式发放给投资者。假设你在上述案例中持有1万元的A基,那么在下折后你将拥有2000元的A类基金和8000元的母基金。当8000元的母基金到账后,投资者可以选择赎回,或是将母基金按比例拆分成A基和B基。

向上折算条件

向上折算的原理,与向下折算相反。上文提到,B类基金的杠杆率,会随着净值的上涨而快速下降。我们仍然假设小谨和小浪两人各有1万元压岁钱存在母亲那里,母亲将这2万元全部买了股票。哥哥小谨每年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而股市的波动全部由弟弟小浪承担。当股市上涨50%,这2万元变成了3万元,此时小谨在整个资产中拥有1万元(忽略利息和基金费用),而小浪拥有2万元。

原本在小谨和小浪资产都是1万元的情况下,“分级”的制度会导致,当股票上涨1%,小浪的资产增加2%,当股票下跌1%,小浪的资产减少2%,小浪的资产带有2倍的杠杆,这正是小浪想要的。而现在,小浪的资产变成2万元,小谨的资产仍是1万元,这时股票每上涨1%,小浪的资产只能增加1.5%,反之亦然。这让小浪觉得不够刺激,于是小浪提出,要将自己赚到的1万元取出来。当小浪取出盈利的1万元之后,母亲账户中的资产又变回了2万元,小谨和小浪各拥有1万元,这时,小浪那部分资产的杠杆倍数又重新回到了2倍。

现实中,绝大多数分级基金向上折算的触发点,是母基金净值上涨到1.5元或2元。

假设某分级基金的A:B比例是5:5,向上折算的触发条件是母基金净值涨到1.5元。假设触发上折时,A基的净值为1元,那么此时B基净值为2元,B基的杠杆倍数为(1+2)/2=1.5倍。为了使B基的杠杆倍数恢复到初始的状态——2倍,必须让B基的净值也降低到1元。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B基向持有人分红1元。分红后,B基的净值也变成了1元,与A基完全相等。

同样,B基向投资者分红时,也不是直接发放现金,而是将分红以“母基金份额”的形式发放给投资者。假设你在上述案例中持有的B基净值涨到2元时,刚好拥有价值2万元的B基,那么在下折后你将拥有1万元的B基和1万元的母基金。当1万元的母基金到账后,投资者可以选择赎回,或将母基金按比例拆分成A基和B基。

定期折算条件

小谨和小浪又吵架了。小谨问:“说好的每年6%的利息,你什么时候给我?”小浪说:“等你结婚的时候就给你。”小谨说:“呸!一年给一次!”母亲同意了小谨的方案。于是双方约定,在每一年的某一个固定的日期,小浪将一年的利息支付给小谨,剩余资金继续按照原定的分级方式运作。这个过程叫做“定期折算”。

现实中,绝大多数分级基金都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折算,定期折算的具体时间,每只基金各不相同。

在定期折算时,A基向投资者分红,也不是直接发放现金,而是将分红以“母基金份额”的形式发放给投资者。假设某分级基金定期折算的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A基的约定利率是固定的每年6%。如果你在年初投资1万元,买入净值为1元的A基,一年后,A基的净值会涨到1.06,你的资产增值到1.06万元。定期折算时,A基会将净值高于1的部分分配给投资者,你会得到600元的母基金。

A基的净值是每天按照固定的数值小幅上涨的,并不是在定斯折算当日突然涨到1.06。所以如果你在刚好持有到半年的时候想要卖出A基,理论上当时的净值应该是1.03。但基金的净值不等于基金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价格,无论A基还是B基,都有可能出现折价或溢价,这一原理,与之前讲过的封闭式基金类似。

基金费用

基金的主要费用有以下四种: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费、赎回费。以上四种费用,管理费和托管费在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期间会一直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只有在投资者对母基金进行申购和赎回的时候才收取。如果我们只在二级市场买卖A基或B基,是不会涉及申购费和赎回费的。

指数型的分级基金,管理费通常在每年1%左右,托管费通常在0.2%-0.25%之间。申购费的费率是阶梯式的,申购金额越大,申购费用就越低,一般在0.1%-1.2%不等,如果申购金额足够大,还可以按照固定金额收取,通常是1000元封顶。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事实上全部都由分级基金B类的投资者承担。所以实际上B基每年的成本,要比支付给A基的利息高很多。假设某分级基金的A:B比例是5:5,A基和B基的净值都是1元,A基每年的利率是固定的6%,该基金每年的管理费+托管费总共是1.2%,那么B基一年的成本是2.4%+6%=8.4%。为什么是2.4%?因为在A:B比例为5:5且A基和B基的净值都是1元的情况下,B基的资产只占母基金资产的50%,但它却要承担全部的基金费用。

至此,我们已经从规则的角度,了解了构成分级基金的基本要素。接下来,我们从投资的角度阐述一下,对于分级基金这种投资工具,应该如何理解,如何使用。

分级基金是个多功能的投资工具,有很多种使用方法。下面我们会分别介绍分级基金A类的投资、分级基金B类的投资、分级基金折价套利和分级基金溢价套利。

《投资要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