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宗冈批《三国志演义》

读毛宗冈批《三国志演义》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我读毛宗冈批文,在这一回里最欣赏下面的这一段话:
    从来未有不忍辱而能负重者:韩信非为胯下之夫,则不能成兴汉之烈;张良非进圮桥之履,则不能成报韩之功。又未有不能负重而能忍辱者:子胥惟怀破楚之略,故能乞食于丹阳;范蠡惟怀沼吴之谋,故甘受屈于石室。古今大有为之人,一生力奋,只在负重二字;一生学问,只在忍辱二字。熟读一卷《老子》,便当得一卷《阴符经》。
    一生力奋,只在负重二字,
    一生学问,只在忍辱二字!
   何其精准也!

关公显圣,不一而足,前文既追吕蒙,此回又擒潘璋。或疑为演义妆点,未必其事之果然,而不知无庸疑也。即公之不没于今日,可以信其不没于当年。以为有关公,何处是关公?以为无关公,何处非关公?岂必拜像瞻图,见赤面长髯者而后谓之关公哉!“是气所磅礡,凛烈万古存。”殆无日不有一关公在天地,无日不有一关公在人心耳。

  潘璋之死,妙在关公显圣;糜芳、傅士仁、马忠之死,又妙在不必关公显圣。若必待关公显圣而后获之,则不胜其显圣矣。且孙权、陆逊亦当显圣以杀之,连营七百里之失,亦当显圣以告之,而全蜀之师可不动,先主之兵可不败,鱼腹浦之八阵图可不设矣。《三国志》本以纪人事,岂尽如《西游记》仗孙行者之神通,赖南海观音之相救乎?虽然,糜芳之欲降,马忠之被刺,关公之灵实式凭,则亦谓之关可之显圣可也。不宁惟是,即孙权之缚送范疆、张达,安知非翼德之灵实使其然,则亦谓之翼德显圣可也。

  观先主之伐孙权,而知其必不赦糜芳也。不以孙夫人之尚在而宽孙权,岂肯以糜夫人之既死而赦糜芳乎?又观先主之杀糜芳,而知其必不释东吴也。不以殉难而亡之糜夫人而赦其弟兄,肯以不告而归之孙夫人而恕其兄乎?凡人妻子之情,每足夺其兄弟之情;而爱兄弟之情,每不如其爱妻子之情。观于先主亦可以风矣。

  书生而有大将之才,不得以书生目之。亦惟书生而有大将之才,则正以其书生而取之。先轸悦礼乐而敦诗书,晋之名将一书生也;张巡读书过目不忘,唐之名将一书生也;岳飞歌雅投壶,孟珙扫地焚香,宋之名将一书生也。每怪今人以书生相诟詈,见其人之文而无用者,辄笑之为书生气。试观陆逊之为书生,奈何轻量书生哉?

  从来未有不忍辱而能负重者:韩信非为胯下之夫,则不能成兴汉之烈;张良非进圮桥之履,则不能成报韩之功。又未有不能负重而能忍辱者:子胥惟怀破楚之略,故能乞食于丹阳;范蠡惟怀沼吴之谋,故甘受屈于石室。古今大有为之人,一生力奋,只在负重二字;一生学问,只在忍辱二字。熟读一卷《老子》,便当得一卷《阴符经》。

  爱老而不爱少者,不可以用才;爱少而不爱老者,亦不可以用才。孔明之用黄忠,非以其老而用之也,直以为是请缨之终军、破浪之宗悫、三表五饵之贾谊而用之也。阚泽之荐陆逊,非以其少而荐之也,直以为是皓首之子牙、白发之充国、耆英之文彦博而荐之也。总之人而才,则老亦可,少亦可;人而不才,则老亦不可,少亦不可。但当论其才与不才,不当论其少与不少云。

  周郎之戢赤壁,庞统与有力焉。吕蒙之袭荆州,陆逊亦与有力焉。乃鲁肃荐统,而孙权不听;阚泽荐逊,而孙权听之。岂信鲁肃不如其信阚泽哉?亦前后之势有不同耳。一当赤壁大胜之后,故气骄而言难入;一当猇亭新败之日,故心小而谋易从也。

(0)

相关推荐

  • 鲁肃:从谋略家到鼠辈、老实人,只需要几部演义、平话就够了

    鲁肃 鲁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有奇才,为孙吴的壮大和三国之势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论是陈寿还是司马光,还有其他史家,都对他赞扬有加.元代以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鲁肃的形象 ...

  • 去神乃得真诸葛:揭下神化的面纱后的孔明真容

    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大多基于演义中的内容,但是演义终归是小说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 ...

  • 刘备一生究竟有多少妻子?与曹操、孙权相比,其实并不多!

    纵观汉末群雄,刘备无疑是一位雄主.刘备一生屡仆屡起.坚韧不拔,终成帝业.那么,刘备一生有多少妻子呢? 笔者在立足<三国志>的基础上,大体统计如下: 第一位:甘夫人 甘夫人是有史记载的刘备第 ...

  • 读《毛宗岗批三国志演义》

    京剧回荆州剧照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这样的计谋都能轻易的得手,我的观点是未必.其实吴蜀联姻是当时大局的需要.孙权一东吴之力难以与曹操抗衡,上回的合肥之战足以说明东吴不是曹操的对 ...

  • 读毛宗岗批《三国志演义》

    读毛宗岗批<三国志演义>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此回名曰写云长.仲谋,我看,实则是写张辽,张辽之勇,张辽智谋,都有过人之处.,有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 ...

  • 读毛宗岗批《读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人们普遍认为,牙齿咬人,牙齿坚硬,把部队的装备强大的称之为武装到了牙齿,牙齿伤人.其实,我认为,牙齿再强大,如果没有其软无比的舌头的帮助,是很难完成把战利品 ...

  • 井上泰山:日本人与《三国志演义》 ——以江户时代为中心

    从17世纪初开始经由长崎而传至日本的小说<三国志演义>,由于在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译本(日译本)<通俗三国志>而非常迅速地广为传播,成为日本人所爱读之书.到江户时代 ...

  • 武汉画院·人物志丨毛宗泽

    武汉画院&#183;人物志丨毛宗泽

  • 匠心荐读 | 毛姆与他的《作家笔记》——生命的尽头,就象人在黄昏时分读书

    毛姆和他的<作家笔记>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在差不多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毛姆记了一部私密的日记.在这部&l ...

  • 郭英德:《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这里涉及到历史讲述的最根本的问题:当我们问"什么是三国历史"的时候,指的是三国时期发生的事,还是<三国志>这部史书告诉你的事?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首先希望大家明白,所 ...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备考——三国志演义

    历史演义小说与<三国志演义> 一.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即是用通俗之语,把争战胜负.朝代更迭等基本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志通俗演义 ...

  • 《三国志演义》成书年代考

    <三国志演义>的诞生,宣告了通俗小说占据中国古代文学舞台中心位置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