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这二个特征的人,尽量少交往,小心福气溜走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这二个特征的人,尽量少交往,小心福气溜走

年轻的时候,心中有一股拼劲,只晓得一味地闯一味地去拼,刚出社会的懵懂少年沒有经历过人情冷暖,更不清楚人心复杂,认为人心往往是特别简单。

但是这个时候的善良往往是被无情辜负;我的老实却開始被人利用,这使我觉得十分痛苦;心软更加是1种不公平的善良,有时说着心中却在疼痛。

王阳明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人全是吃过大亏以后,才知道这一道理。

王阳明说过:“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鬼谷子由于善于识人而扬名天下他教导的4位弟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每个全是不俗的人,足已看出他的高明之处。

王阳明说过:“反复者失信,自是者鄙陋”。我们面对言行反复、自高自大的人,最好敬而远之。这就是王阳明这位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这两个特征的人,要少交往,非常容易招来霉运。

一、远离言行反复的人

很多人都晓得识人很重要,可悲的是因为识人很难,不知道识人的技巧。其实识人最非常容易犯的问题便是以貌取人。看见别人光鲜亮丽就认为是个尊贵的好人;认为别人其貌不扬就认为是坏人。假如带有这样的偏见心理去识人,不但没法把人看清,自己也会吃大亏。

俗语说:“言行反复,当防欺诈。”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其实就能看清他的心中。

假如一个人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对别人做出承诺时斩钉截铁,做事时却推诿拖延从不实现。毋庸置疑,这样的人言行不一致,一定不靠谱。

还有的人,今日说的是一个样,到了明天又换1种说法,反复无常一点没有信誉度可言,这样的人也不可以轻信。对这样的言行反复的人,要少交往,才可以趋利避害。

二、远离自高自大的人

俗语说:“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一个人在立身处世的时候,必须要有原则和底线,有责任有担当,这就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傲气和傲骨仅有一个字之差,意义却天差地别。傲骨是一个人的意志,傲气却是自高自大地显摆。一个人假如有了傲气,言语便会骄纵,行事便会张扬,从不把别人当一回事,这样的人无论是否有真本事,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

因此 王阳明才说:“自是者鄙陋。”1个自高自大的人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往往是盯住别人的缺点,对别人横加指责。

这样的行为看在别人眼里,便是肤浅和粗鄙的象征。我们跟这样的有傲气的人交往,假如他比我们好,便会对我们冷嘲热讽,常常贬低我们;如果我们比他们出色,就会心生嫉恨处处针对我们,给我们带来祸端。

因此 为了能避免霉运,一定要要少跟他们交往。

言行反常的人,说一套做一套,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从不为他人着想,所以一件事总是出尔反尔;自以为是的人内心狂傲无比,就算我们对他再好他们也不会真心相待。跟这二种人打交道,不仅仅会吃亏,还很可能给我们带来霉运,最好敬而远之。

对此,在几百年前的中国圣人王阳明便在他的为人处世的代表作《传习录》中对人们警醒,现在看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王阳明的“心学”自从创立以来,影响了千万文人墨客,左宗棠、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迷弟”。

人的一生就应该读一读王阳明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在授勋宴会上,讲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边只7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被称作为圣人,便是因为他的心学影响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数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国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日本英雄西乡隆盛曾说:“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在王阳明的影响下,顺利进行了明治维新,而在我国,如今却很少有人还记得王阳明,小编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人生多学习王阳明,便能少走一段弯路,何乐而不为呢?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我买了两套,一套自己闲来时读一读,净化心灵,一套当礼物送给了朋友,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一共加起来78元,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