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妾身亡案:为五斤糖正妻殴打妾,致其跳水而亡,而县令判其无罪

清朝潮州地区六月盛暑,正是挥汗如雨的日子。潮阳县衙内,早堂已过,寂然无声。县令蓝公正要退堂回私宅。忽地有一伙人急急前来报案。“报,报大人,小人的妾郭氏,名阿贵,身染狂病,发热发昏,六月初十坠入鱼池,大家都没有发现,今天早晨,尸首浮在水面……”这个报案人叫杜宗城,显得极痛心的样子,哭丧着脸。

和杜宗城同来的,还有乡长杜若淮,左右邻居杜立卫、杜宗炯,同居的亲兄弟杜意梅。他们都争着向县大人禀报,说不知郭氏何时落水,也没有听说有与家人斗殴口角的事。

“郭氏是什么地方人?多大年纪?娶多少日子了?有儿女否?与娘家亲人有无来往?”张县令细细盘问杜宗城。

“郭氏是海阳人,今年二十四岁,我娶她才一年,没有儿女,与娘家也没有什么来往。”杜宗城答道。

“你的嫡妻还在吗?有无儿女?”张县令继续盘问。

“我嫡妻林氏,三十八岁,生有二子二女,儿子叫阿遵、阿贤,都十来岁,长女阿端四、五岁,幼女在抱。郭氏因病跳水,林氏对她并无威逼殴打一类事情。”杜宗城眼睛盯着县令大人回答。

张县令听了这番话,心中疑惑:我并没有问到林氏、郭氏之间的关系,为何杜宗城这样着急为林氏辩白,是否故意为自己洗脱。张县令不细加盘问,便立即命仵作薛顺与杜姓一班人先到出事现场勘察,他自己坐着轿子在后面直奔杜家。在轿上坐着的张县令动开了脑筋。

到杜家后,蓝公走下轿子,先把林氏所生的子女叫到跟前,细细打量,阿遵年过十岁,没有问,就让他走了,再问阿贤:“你知道阿贵为什么落水的?有人打过她不?”张县令细声细语地问道。

“我,我不知道,不知道。”阿贤咬定三个字,说着往后退。张县令想,这两个大孩子肯定被家长嘱咐过了,不敢说话。于是,让闲散人走开,只把五岁的阿端召到跟前。细声细气地问,阿端先是不说话。张县令再三问,是否有人打阿贵。阿端说没有人打。

“阿端,你骗我了。我已经知道阿贵是被你妈妈打死的。只是问你,阿贵因啥事得罪你妈。你不实说,我可要把你的舌头割下来。”张县令使出恐吓手段,把一把小刀子放在桌子上。

“我不敢说……”小女孩胆怯地答道。

“别怕。只要说出阿贵因啥事挨打,就放你去玩。”张县令温言安慰道。

“偷糖。那天,我妈藏在瓮里的糖不见了,我妈以为阿贵偷了,就打她。我爸回家,妈又说阿贵偷糖了,爸爸拿扇子打了阿贵两下。晚上,阿贵不睡觉,早晨也不见她做饭,爸、妈去找她,那里也找不到。”阿端终于像说故事一样,说了爸、妈不让说的事。

“阿端,你妈用什么东西打阿贵?”张县令问道。“木棍。有这么长。”阿端用手比量着长短。张县令也学着用手比量那长短,大约是一尺半吧。

“棍子还在吗?你去拿给我看好吗?”张县令友善地对阿端提出要求。

“在我妈房门后。”阿端似乎失去一切警戒,乖乖地去拿棍子。

张县令低声问,阿端低声答,杜姓的一点也没有防备。张县令命差役郑可、郑应二人抱阿端直接到林氏房门后,把小棍子携出。这时,杜宗城母亲急忙跑出来要夺那根棍子,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切,张县令看在眼里,暗自发笑。觉得阿端说的是实话,不然杜家婆婆为何要夺这根棍子。张县令接过棍子看了看,只是一尺五寸光景,就让衙役封了起来,作为物证。接着,来到鱼池边,仵作已验过尸体,查明两颊皆遭凶拳,打得相当狠,手足有四处棍伤,额角磕破,口鼻指甲塞满泥沙。郭氏挨打之后投水,看来没有疑问。

张县令立即召林氏讯问。这女人尖牙利齿,就是不说实话。张县令拿出那根棍子给她看。

“证据在这里,你说假话也没用?”张县令斥责道。林氏还为自己掩饰,说自己对郭氏如何体贴爱护,像对亲妹妹一样。

“林氏,你的事情本官已全部掌握,你即使嘴长三尺也没有用。这棍子和郭氏的棍伤完全符合,你休想抵赖。”张县令厉声喝道。

大清法律,正妻有权教诲婢妾,打骂都是允许的。张县令拿这个来开导林氏,要她说实话,说清楚了就结案。可是林氏总说没有打过阿贵。

“既然你没有殴打过阿贵,那么这个案子不能结。阿贵的伤痕这样明显,谁都抵赖不了。”张县令再三开导林氏。

“那伤痕是她跳池塘撞伤的。”林氏辩解道。

“那也太巧了。哪能伤痕的长短和你那根棍子一样?你那三寸长舌难掩盖。等到郭姓的亲属来告命案,那时你和你丈夫都别想推脱。”张县令又一次警告林氏。

林氏就是不承认。于是,张县令只好把案子涉及到的人,带到县衙门审讯。临走时,张县令对同案人说:“林氏妒悍杀妾嫌疑,罪涉重大。她女儿阿端说,因阿贵偷糖遭林氏殴打而气愤跳水。如果事情是这样,林氏便可开释。但林氏不肯招承,所以不能结案。阿端是你们一家的恩人。我现在把她交给你们,好生看护,如有人敢打阿端,或阿端有一差二错,本官定拿杜家及左邻右舍问罪,你们记住。”

过了几天,就是六月十六日,县令开庭审理此案。

“带杜宗城!”张县令命令道。

“大人,我的确没有打阿贵。我只是用扇子扇了她两次,”杜宗城供道。

“怪哉!扇子还能打伤人?你应当招供,阿贵身上的棍伤是谁干的?”张县令不禁冷笑。

“那,那……”杜宗城嗫嚅着,无言以对。

“带杜林氏!”张县令一拍醒堂木。

“我没有打她!就是没有打!”林氏狂呼乱叫。

“你这个悍妇太可恶!用刑。”张县令只好使用这一招。

林氏先挨了两竹鞭,居然神色不变。蓝公下令栘指。这是相当残酷的刑罚,用棍子夹手指,然后两旁衙吏用力收紧。林氏还是不承认。蓝公下令打二十板。林氏仍然不承认。

“林氏,你如实供认,本官断你无罪。我说过多遍。你这样固执,不承认殴伤过死者,那阿贵是死不瞑目的。本官细细验过死者伤痕,处处与你那个棍子相等,你如今仍要抵赖,只能自招刑罚。现在郭氏的冤魂在我身边,教我不让悍妇漏网。我观你的十指不善,凶气逼人,非得挨一番皮肉之苦,不然不能惩治你这号悍妇。”张县令利用潮州民间迷信鬼神的心理,来攻破林氏的防线。

经张县令这一番训斥,杜宗城以及左邻右舍、乡长一班人吃不住劲了,纷纷劝说林氏招认。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你就实说了吧!”杜宗城哀求老婆。“娘子,你抬头三尺,有神明监察呢。恐怕不由人抵赖了。你自己做事自己承担,不必推脱,何苦招来刑罚?”以前那帮林氏隐瞒真相的人,也都纷纷规劝。

“我,我,我,实说了吧……”林氏终于说出了真相:林氏在瓮里放着糖,被阿贵偷去了大概五斤。晚上,林氏一看糖少了,举手就给阿贵几巴掌,把阿贵的脸颊打得红一道、紫一道。阿贵说,我没偷!林氏怒火万丈,就用木棍子打她左手、右臀、左、右脚腕。打完,林氏就去睡觉,阿贵也进了自己的屋。

“阿贵可能是半夜跳的池塘。我实在不知道。第二天早晨,看见尸浮出来了。我很后悔,不该打她。”林氏似乎有几分痛心。

“你使用的棍子,是这个吗?”张县令举起那根棍子问林氏。

“是这个。”林氏抬起头,又把头低下。

“为什么不早说实话?”张县令问道。

“畏罪不敢承认。”林氏答道。

张县令又一一问过杜宗城以及乡长、左邻右舍,还有没有别人殴打郭氏,还有无其他原因促成郭氏跳水。都说没有。都说林氏说的句句是实话。

“俗话说,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林氏如果早说实话,那能招来这许多刑罚。”张县令对大家说了几句轻松的话。

张县令断定,郭氏是自杀而不是他杀的。林氏殴打郭氏,在大清法律中是构不成犯罪的。因为嫡妻与婢妾的关系是主奴的关系。假如林氏殴打之后威逼郭氏自尽,那是要追究林氏罪责的。但多方讯问证明林氏没有这样做。林氏殴打郭氏,一半为糖,一半为醋,是妻妾争风而引出事端。张县令只追究杜宗城、杜林氏呈首不实的责任,断令杜宗成将郭氏厚葬,仍罚米十石,用作囚粮。

四个月后,杜宗城的仇人鼓动一位叫郭汝赞的到县衙门控告杜宗城杀妾移尸,将杜立卫等八、九人一网诬陷,准备从杜家勒索一笔银子。张县令琢磨透了郭某一伙的心理,待他们递上状纸之后,命衙吏将郭氏命案的案卷给郭某看看。郭某是个读书人,看到案卷明晰,无空可钻,就连忙把状子撤回,不敢与杜宗城对质,灰溜溜地走了。

结语:郭阿贵是清朝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而清朝的法律却是保护这种罪恶制度的。张县令在处理此案时,工作相当细致和机巧,弄清了郭氏是自杀,又不是发热昏无端自杀,而是与正妻发生争执,受正妻殴打之后,负气跳水身亡。但他按照大清法律没有追究林氏殴打他人的责任。这深刻说明,妾在清代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奴,她的人身权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