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谴责,是强有力的杀器,既可以打击敌人,又可以展示仁义道德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
【事由】孙策听到消息后,写信给袁术说:商汤讨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说:殷有重罚,商汤与周武王虽然有圣德,但假如当时夏桀殷纣没有失道的过失。
也没有理由逼迫他们而夺取天下,如今天子并未对天下百姓犯有过失,只是因为年龄幼小,被强臣所胁迫,与商汤和周武王的时代不同,即使像董卓那样贪淫凶暴,欺上凌下。
野心极大的人,也还未废黜天子自立为帝,天下还是一致痛恨他,何况仿效他而做得更过分呢!又听说年幼的天子明智聪敏,有早成之德,天下虽然还未承受到他的恩泽。
但全都归心于他,您家中五代连续出任汉朝的三公或辅佐大臣,荣宠的深厚,任何家族都不能相比,应该忠心耿耿严守臣节,以报答王室,这便是周公姬旦、召公姬的美业,天下人的愿望。
现在人们多被图纬之类的预言书所迷惑,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只求讨主人的欢心,并不考虑成败,称帝的事从古至今都十分慎重,岂能不深思熟虑!忠言逆耳异议招致憎恶,但只要对您有益,我一切都不敢推辞。
袁术开始时自以为拥有淮南的兵众,预料孙策一定会拥护自己,及至接到孙策的信后,因忧虑沮丧而生病,他既然没有听从孙策的意见,孙策便与他断绝了关系。
【解析】孙策是袁术的部下,孙策的强大离不开袁术的扶持,袁术此时准备称帝,孙策听到消息后,赶紧写信给袁术,以描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孙策为何要劝说袁术不要称帝?职场智谋分析如下。

1、避免牵连

袁术称帝其实就是谋反,因为汉献帝仍然在位,虽然是傀儡皇帝没有实权,但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皇帝,汉献帝还在位,袁术就要宣布称帝,所以说这是谋反行为。
通过谋反篡位,其他诸侯以及老百姓必定不服,没有众诸侯百姓的支持,很难当上皇帝,就算侥幸当上皇帝很快也得下台,因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没有德别人就不服你。
董卓篡权已经被打上逆贼的标签,袁术如果宣布称帝,同样会被打上逆贼的标签,孙策又是袁术的部下,领导谋反整个派系都会受到牵连,孙策又是袁术的下属,必定也会受到牵连。
孙策如果被打上逆贼的标签,辛苦经营数年的成绩将毁于一旦,为保护自己,所以写信劝说袁术不要称帝,袁术没有听取孙策的意见,孙策为避免受到牵连,所以与袁术断绝关系。

2、时机未到

孙策是袁术的部下,按理说应该要支持袁术称帝,袁术如果顺利当上皇帝,孙策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自己有利。
袁术是孙策的领导,支持袁术称帝对孙策有利,但孙策却建议袁术不要称帝,并且写信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说此时时机未到,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贸然称帝风险系数极大。
袁术自认为兵强马壮,拥有称帝的实力,但双拳难敌四手,此时天下大乱,并不止袁术一个诸侯,还有其它众多诸侯,如果被众诸侯联合对付,也难以招架,董卓就是个例子。
另外就是师出无名,你袁术并不是刘氏的血亲,凭什么称帝?从道理上就说不通,虽然说强者可以不讲道理,但袁术并没有强到一统天下的能量,没有控制全盘的能力,就不算强者。

3、称帝野心

能力与欲望成正比,孙策随着能力的增强,也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不希望袁术当皇帝,为阻止袁术当皇帝,所以写信劝说袁术,并且连续列举数个例子。
其中就说袁术家族五代为三公权臣,那是因为得到天子的宠爱,所以说更加要忠心耿耿严守臣节,以报答王室,孙策这是给袁术扣上高帽子,如果袁术不要这高帽子,就是白眼狼。
孙策这是站在道德层谴责袁术,之所以通过道德层面劝说,其实就是要显示他自己的仁义道德,这样就可以掩盖孙策称帝的野心,以麻痹众诸侯。
孙策的强大离不开袁术的扶持,袁术有恩于孙策,虽然说袁术有恩于孙策,但此时利益产生冲突,孙策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顾不上恩情,恩情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