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的夏天什么样?

本 文 约 121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四季轮回,属于这个夏天的阳光
又热情地倾洒在大地上。
夏日里,你会感受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的悠闲
又或是“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的酷热难耐
一起走进古画里
看看古人是怎样度过夏天的……

居家消夏

外面阳光毒辣,还是待在家里好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邀友人来家中一起谈天论地
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那就看看童子逗弄养的几只白鹤吧
嚯!来个白鹤起舞
但一直在家里还是太无聊了
书也看不进去、奏折也懒得写
不如去凉亭中玩乐

亭中纳凉

在水边的亭子里
看禽鸟在水中扑腾
敞开衣服感受山风的吹拂
凉快呀
不过就这么坐着太无趣
不如来下棋吧
两位棋友正在亭中对弈
一人把弄着棋子,凝视棋盘
一人举棋欲下,斟酌落子的最佳位置
还有一位友人
躺在凉席上,手撑着头
昏昏欲睡
对弈可不是男子专属的休闲方式哦
柳树荫下,水边凉亭
几位贵妇带着丫鬟和孩子
消暑纳凉
两位棋友激战正酣
坐在上方的贵妇带着孩子
手执折扇
轻轻摆动
不过小孩怎么肯安安静静地看棋呢
无论冬夏
他们总是要去外面玩乐

夏日婴戏

有的穿着肚兜拉着母亲
赏花捉虫
有的三五成群,一起做游戏
或是偷偷摘一片带茎大荷叶
举在头上挡住阳光
和小伙伴一起过家家
但小孩又是最容易困的
闹了一会儿
就被母亲接到凉亭中
趴在凉席上小憩
母亲又担心孩子热着
喊来婢女为孩子扇风去热
守着孩子难免操心费神
若得空闲
便能姐妹们一起去采莲赏荷了

赏荷采莲

所谓“映日荷花别样红”
任外面多热
又怎能不去瞧一瞧?
今夏的荷花开得很是茂盛呀
但岸边看得总是不够尽兴
便邀几位姐妹一起到湖中赏荷
采摘新鲜的荷花、莲蓬
欢欢喜喜回到岸边
早已有好几位姐妹等候在柳荫下
她们来讨几支荷花
插在房内的花瓶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止为深闺女子喜爱
夏日里
士子官员也爱驾舟赏荷

玩水游山

将船停在柳树荫下
摘几个莲蓬
尝尝莲子的清香
除了赏荷
文人雅士亦爱驾舟游于江河之上
当然
大热天里一定要搭好凉棚
随性停在一处山林茂密的岸边
上岸
边赏柳边过桥
选择一条竹林中的小路
躲避太阳
最终在山中某一荫凉处
和友人消夏玩乐

荫下消暑

在几棵高大的芭蕉树下
你抚琴,我拨阮
高歌长啸
不亦乐乎
童子则在一旁准备茶水
为主人解渴
亦或在竹林中对弈
大树下对弈
但天热得还是让人撩起袖子
甚至脱掉外衣
还是换身轻薄的衣衫好

轻解罗衫

虽然夏日里大家穿得都很轻薄
连女子的纤纤白臂
都可透过衣袖看见
但还是热啊
“薄罗轻汗暑侵肌”
对于男子来说
放荡不羁则成了解衣去热最好的托辞
撸起袖子
敞开上衣
露出肚皮
袒胸露乳
呼呼大睡
哪怕在山林中
我也要敞开衣服
凉快!
但女子可没法像男子这样“潇洒”

冰凉一夏

真的是好热好热呀
委屈巴巴
“冰水来咯”
货郎的杂货摊上,摆满着瓶瓶罐罐
吆喝声吸引了一群贵妇前来
这货郎卖的是:
上林佳果玉壶冰水
这冰水还是水果味的吗?
夏天这么热
可以拿冰去冰一些水果和酒呀
过一会儿再吃
“玉碗冰寒消暑气”
简直是冰爽到五脏六腑了~
走!
再去街上买点西瓜、荔枝、葡萄吧……
“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也许
夏天的意义就在于
热烈的阳光与茂盛的万物
在于赏荷
在于炎热之时
享受到清凉后的惬意……

参考资料: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传) 故宫博物院

五代_王齐翰_荷亭婴戏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五代十国(传) 周文矩 荷亭弈钓仕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
北宋 赵佶 写生翎毛图 大英博物馆
南宋_刘松年_荷亭消夏图
南宋 马麟 辽宁博物馆 荷乡清夏图
南宋_佚名_草堂消夏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南宋_佚名_槐荫消夏图 故宫博物院
南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 故宫博物院
宋_佚名_宫沼纳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_赵葵_杜甫诗意图 上海博物馆
元_刘贯道_消夏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元_盛懋_山居纳凉图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元_佚名_荷亭对弈图  故宫博物院
元 佚名 夏景戏婴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佚名 夏墅棋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仇英 蕉阴结夏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_唐寅_韩熙载夜宴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_周臣_山亭纳凉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故宫博物院
明 朱瞻基 武侯高卧图卷 故宫博物院
清_爱新觉罗永瑢_永瑢竹溪销夏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_陈枚_月曼清游图_碧池采莲 故宫博物院
清_邓元举_焦荫纳凉图
清_佚名_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六月纳凉_ 故宫博物院
清_张伯龙_纪恩图
清 王图炳 荷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END

作者 | 松子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0)

相关推荐

  • 古画中的盛夏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仲夏>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古代的盛夏是何种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从古画 ...

  • 五代 佚名《丹凤呦鹿图 》

    五代 佚名 丹凤呦鹿图 绢本 118.5x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丹枫呦鹿图>为五代时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绘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丹枫呦鹿图>描绘 ...

  • 把鸟放大,有点好看~

    ⬆️点我 ⬆️ 来源 汉周读书(hanzhou006)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 流传下来的精品不在少数. 相信大多数人很少能有时间, 或愿意花时间去博物馆, 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古画. 其实当我们试着将它 ...

  • 古人度三伏法:除了晒背,还晒肚脐、晒伏姜、晒书、晒红绿……

    ©明 仇英 花卉草虫图 超长待机的三伏天,我们行走人间,怎么少得了古人的智慧加持? 我从古书.古画里摘录了一些三伏古俗.古人做法出来,给大家"消烦蒸".消夏. 古人过三伏天的第一个 ...

  • 古画里的春天+古画里的夏天

    当冰雪轻轻地消融,春天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姿态,绽开在一砖.一瓦之间.徜徉过绿水.青山,留在那故人转瞬的回眸.春天,当你迫切地寻找,不如放下手机,忘记疲倦的双眼,跟随着那肆意生长的墨意.笔触,走近一张古画 ...

  • 赏古画里的鱼,祝您连年有“鱼”

    . 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更是难以闻到鱼腥味. 但是,自古以来,过年一定是要有鱼的.因为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代表着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 ...

  • “虎出没”,带你看看古画里的“完达山1号”

    近日,在黑龙江一只野生东北虎闯进了当地村庄,引起一阵恐慌. 当时田间正好有一村民,被东北虎扑倒. 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村民表示不知道那两三百斤的"玩意儿"原来是老虎. 不少网友感 ...

  • 立夏 | 在唐诗里品读夏天

    西安发布原创音频节目 <听见西安的声音> 又和大家见面啦! 一年中最热情的季节就要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太阳达到黄经45°,它预 ...

  • 五一出门大型人山人海现场,和古画里的人一样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好啊,我是朵朵~ 好多人已经开始返程 我依旧躺在家里看热闹 听到有人说 要是在古代人少 出行肯定会很舒服 先别急着这么想 我们就从古画里找找答案 自驾出门最怕啥 没有停车位 古人也怕没有" ...

  • 精美绝伦!中国珍稀古画里的鸟语花香

    精美绝伦!中国珍稀古画里的鸟语花香

  • 古画里的毛驴,无驴鸣犬吠之鄙俗

    毛驴的行走速度比较慢,性情更温和,脚步更稳健,所以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毛驴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历代行旅图中都有体现.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台北故宫藏 宋代朱锐<溪山行 ...

  • 古画里的春天

    草长莺飞的春天,卸下沉重的冬装,人们总想尽情地拥抱春天.今天,我们不妨通过古画中的笔墨,穿越时空去欣赏"住在古画里的春天".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二月踏青 清·郎世宁 ...

  • 千年古画里的那一场大雪

    吃画人 [导读:单论写雪这件事,如果说谢道韫的比喻妙到毫巅,郑谷则把白描做到了极致.郑谷说此景可堪入画,苏轼也表示附议.但让郑谷没想到的是,那首诗真的被时人入了画.] 你不懂,我的冷 对郑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