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炮: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赣榆区高一政治期末考试考情分析

一、整体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区均分为47.59分,较全市均分高3.17分,位居第一;从全市各校具体情况来看,我区赣榆高中、海头高中位居全市一、二名、赣榆一中位居全市第四名,城头高中位居全市第十名,厉庄高中位居全市第十五名;从全区各校情况来看,赣榆高中均分最高为60.38,赣榆金山综合高中均分最低31.65,高低悬殊近29分,严重拉低了全区均分。

二、试题分析

1.全真样题,倚标靠本。本次考试试卷的题型、题量和今年的高考是一致的,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16题,48分、主观题4题共52分),命题范围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三的全部内容和必修四第一单元。试卷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又进一步突出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试卷的选择题阅读量总体不大,而且题目的指向比较明确,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情况。主观题设问明确,立足于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根据平台统计,3、6、8、9、14,、15、16相对失分较多;主观题整体得分情况都不好 ,许多同学对对于党的知识、依法治国的知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掌握不牢,这也是整体原始均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所在。

2.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试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试题能以百姓关注的社会民生热点或重大会议决定为命题情景,如选择题第1题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背景考查党的相关知识、第3题通过2021年两会考查人大、人大代表和政府的知识、第8题结合2021年公安部打击电信诈骗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第9考察司法机关在司法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第14题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考察发展的实质等;主观题第18题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考察民族和宗教的相关知识、第19题以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为背景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上均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等 。

3.灵活应用,关注能力。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试题所使用的情景材料和问题指向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能够较好体现注重考查考生必备的关键知识和分析、综合、归纳等关键能力。   

三、存在问题

1.学校之间差异明显。如本次考试赣榆高中的原始均分是60.38,而赣榆一中是54.93,两校悬殊5分多,赣榆高中优势明显。同样,从赣榆高中学校内部间来看,差距也较大,奥赛班5班平均分市65.8分,2班均分是63分,高低相差2.8分。普通班最好的班级是20班均分是63.8分,最低的班级是7班55.7分,高低相差8.1分,差距明显过大。这种情况在其他学校也都存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2.学生答题问题依旧。主要表现在:(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还没有将所学知识升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所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2)解题思维不够严谨: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不够,对题目设计的各种干扰因素不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3)答题缺乏规范意识:政治学科用语使用不规范,主观题语言表述不简练,文字表达能力较差。(4)阅读审题能力较弱:读题不认真,审题不仔细,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是造成学生失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等等。

四、教学建议

1.狠抓基础,紧扣课本。在课堂教学中要认认真真过教材,扎扎实实夯基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全面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坚持课堂内深化理解,课堂外强化记忆。

2.注重思维,培养能力。政治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所具有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这几种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常用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训练,规范答题。针对考试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布置书面练习,严格要求按时完成。通过书面练习来规范解题思路和答题要求,利用习题课加强审题思维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力求使学生在考场上答题时能够做到会者求对,对者求全。坚持经常督促和检查,纠正学生课堂上动口不动手的不良习惯,及早养成良好的应试心理和答题习惯。

4.关注热点,提升素养。对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习、了解、理解并掌握党的重大理论政策,要联系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思考这些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可能命题的角度和审题、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提升学生解答社会热点的综合素养。

请点击关注“亮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