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1

重复观看一些著名的文物是会一些心得的,关键是要掌握观看的方式,关于物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为对时代精神的揣摩,由此可问,美到底是物质性还是精神性的。而我等意识中,“美”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讨论古代艺术品时,理解的程度为何?如果从材质与工艺的角度去说明,有时候,力度关乎于线条设计;生命力在于颜色的组合;时代倾向体现于材质拼贴。时间赋予物质的,仅仅是时间之上的认知叠加吗?

很多文章都讲了李静训的陪葬,不过无一不忽略了它的多样性和组合性。反正是小号,那就写得飞一点好了。

李静训陪葬 项链

从十九世纪开始的糖果珠宝概念,其实在古代留存的实物中也不少见,所谓中原贵族配饰中,采用黄色/粉色萤石,蓝色/绿色天河石,绿松石,蛇纹石,红色玛瑙,颜色多样的透闪石(包括白玉),造出vive的效果,达成配饰的第一目的:炫耀。李静训的项链,也采取了同样活泼的配色,它算是高级别的贵族配饰,彰显身份,同时也是小女孩的玩具,故而尤为精致可爱。大部分去博物馆看过实物的人,也不太清楚上面镶嵌的宝石是什么材质的,只看照片更容易弄错。

红色是纯净度极高的红玉髓(carnelian),完全没有一般红玉髓会出现的褐色花纹,而如此鲜艳的红色,也未必是天然的,它还经过复杂的上色处理,例如用糖加热染色的工艺,这种工艺一般被认为起源自印度河谷。

蓝色的吊坠,有说法是海蓝宝石,其实不然,它是蓝玉髓,英文写作blue chalcedony,在南亚(印度,缅甸,巴基斯塔)有大量出土的实物,其中淡淡的云雾花纹是这种矿石的特点,其实在汉代时,就由合浦进口海蓝宝石切割的多楞方形珠子(查:合浦出土文物)。我想工匠的巧思就在这里,蓝色的大吊坠,呈现海水一般的层次,会显得更为生动,而且与镶嵌的海珠呼应。如果同样选用高净度的宝石,就会比较呆板了。

青金石搭扣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关键信息——至少有一位外国工匠参与其中。搭扣主要部分镶嵌了一颗萨珊印珠,我猜这多半不是作印信使用的,它是为了讨小女孩欢心。李静训的陪葬还有一只腹部对穿穿系孔的白玉小动物(之后会谈到),也是可爱的小玩具。不过不仅古代的孩童喜爱动物题材,大人也很迷,小金鱼,小乌龟,小鸟做成项链串饰的陪葬品比比皆是。

蜻蜓眼式的金珠镶嵌海珠,构成了项链主体部分,白色小海珠使得项链更为细腻精致,金珠边缘的小颗粒采用炸珠工艺,也被认为西域起源的工艺,而搭扣的双环直棒式又很明显的是地中海风格。

理发去了,之后再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