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又到了三九时节,旧日熟悉的谚语,再次在耳边回响。虽是寒冷天气,心里蓦然涌起了许多的暖意。小时候,跟着大人一句一句地学,玩游戏时,有模有样,一句一句地唱,欢声笑语,和着树梢上呜呜的风声,点染着小村里独有的安宁、祥和。

现在的孩子,好像不怎么知道这些了。

旧时的黄历只有老家的年集上还能偶尔见到,老式的日历本,躲在了墙角,就连几年前流行的精美挂历,也已经不见了踪影。习惯了手机里的时间和日期,见惯了网络上大肆渲染的各种洋人的节日,那些父辈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似乎都已成了遥远的过去。

有时候,回到老家,从老人的口里,还能听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可是在城里,这些古老的东西,早就湮没在新的潮流里了。

从冬至时,数九就正式开始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节气。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为了度过寒冷而枯燥的冬天,古人生出了许多的念头,既是游戏,又不乏文雅之气。就是普通的人家,也纷纷效仿,书香气韵,成了冬天里一抹独有的时尚色彩。

有一种习俗叫“画九”,流传的比较广。古文里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这种方式,更为闺阁女子喜欢,既能消得素日寂寞,又合乎书画雅意。一枝淡梅,和着心事,每日在绢帛上绽放,也是在心里盛开。窗前凝眸,栏杆独倚,琴声一曲,在这数九寒天,平添许多清雅气息。

后来,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写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浓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类似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这样的场景,连想象里都有许多的诗情画意。窗外雪花飘飘,墨色的背景上,涂写着纯白的诗句,许地上万物一片纯粹。窗内凭几临书,点画中勾勒春意盎然。如此雅致,就是平常人家,也一样可以在茅屋中体味得到。

日子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许多的习俗渐渐远离了我们生活,可一些新的东西,又在暖暖的炕头上、炊烟里产生。

记得小时候,数九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日子。打石板,弹玻璃球,跳房子,打尜,围着爆米花的火炉捉小鸡,早早地跑到村里空地上等着看露天电影……有时候,跟着爷爷认真地打着算盘,一遍“小九九”打下来,数对了,会得到爷爷的夸奖,数不对,再在爷爷的督促中重新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虽不是“数九”歌,依然有别样的趣味。

爷爷坐在煤炉边,把炉火捅得旺旺的。呼呼的火苗声,抵消了外面呜呜的北风声。有时候,爷爷会在炉边烤个地瓜,或是烤个玉米,那种甜里带香的味道,惹得口水悄悄地流在嘴边。

阿黄摇着尾巴,围着我转来转去,我拍拍它的头,说,急什么,还没熟呢。阿黄听话地坐在地上,伸着舌头,瞪着眼瞅瞅我,再瞅瞅炉子那边。

奶奶把晒干的玉米堆了一炕,拿着爷爷准备的木锥,顺着玉米的纹理,一下一下穿着,黄黄的玉米粒,金闪闪的,在苇席上滚着。

和奶奶一起剥玉米,总会缠着奶奶讲故事。奶奶不识字,可知道的故事很多。丑闺女被狠心的爹娘推下了深沟,奇迹般地生还后,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让爹娘多了许多的懊悔。勇敢的小伙儿,射大雕,探深洞,救下美丽的姑娘,成就一番美满姻缘。智慧的邻人,葫芦瓢扣着灯,一碗黑狗血,破了妖精的法术,还一家平安……

奶奶的故事,把我们带到另外一个天地,那些善恶美丑,悄然种在了我们心里。

奶奶会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双飞的燕子、威武的麒麟、仰着头的公鸡、弯着角的绵羊、盛开的牡丹、含苞的春桃……大红的窗花,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映得屋里都红彤彤的。奶奶说,等你长大了,娶了媳妇,给你剪一对戏水的鸳鸯。我笑,奶奶也笑,小小的心里又多了一份美丽的憧憬。

阿黄从外面进来,“汪汪”叫了两声。外面的风匆匆地掠过树梢,响亮地吹着单调的口哨。屋子里,暖意融融。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东西离我们远去了呢?城里的日子比村里匆忙了好多,手机、电脑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就连小孩子也一样迷恋在游戏的世界里,那些曾经的雅致,悄然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候,难得午后片刻的闲暇,一杯清茶氤氲的氛围里,偶然触碰到旧日的情怀,竟然泪眼迷蒙。

我们自然不必再像古人一样临摹涂画,也不必再模仿古人的风雅,但那些生活中充满韵致的东西,和那些韵致里面浓郁的文化气息,却足以让我们日渐空虚的心受到熏染,免得让世俗的风吹走了仅存的一点古意。过去的故事虽然古老,那些骨子里浸润着的文化内涵,仍然可以让我们细细地思考,久久地回味。

(0)

相关推荐

  • “满月酒”习俗

    白族是祖国西南千年古民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经过历史发展现白族大约有二 ...

  • 家风小故事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而家风更是重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我们家也一样,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家的那些家风小故事吧.     我每次在家, ...

  • 我们挚爱的爷爷和奶奶

    2020年第420期总第773期 公众号政委诸葛水洲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 让我们记住他们,我们亲爱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总是用友好的话语对我们说着千篇一律的话.他们总是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存玲】一封家书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4 一封家书 文/张存玲 大:    前两天给你买的衣服与凉鞋应该到家了,合适的话您就穿上吧!别再压箱底了,也不要嚷嚷着退掉了!有机会孝敬父母,是我的 ...

  • 现在农村过年,你认为还该不该磕头拜年?

    在农村过年,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给长辈的人磕头拜年,一般以北方的居多,而现在过年,磕头的越来越少,于是就有人会问了,过年到底该不该磕头呢? 先说个我们这边的习俗吧,在大年初一早上,会先给爸妈磕头, ...

  • 元宵习俗∣转枣树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没有元宵的元宵节里,我们快乐地又长大了一岁. 自打过了正月初十,月亮便一晚比一晚圆润.饱满,正月十四的月亮便如同奶奶刚刚团好的玉米饼子一般圆了 ...

  • 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

    记忆中的年味 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 我的老家,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榆树下迁过来的,所以我猜测,老家的年,很多习俗来源于山西. 习俗1--腊八"抹粥" 小时候的年,是从腊八开始的. ...

  • 赣鄱专栏 | 心灵的舞者:甘蔗没有两头甜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图/万界平 傍晚陪父亲散步,不知怎的聊起了去世的小奶奶(父亲的乳母).一时间, ...

  • 为什么“数九”天的时候非常冷?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数九",实际上是一种古代时间的划分名称.我国古代将冬至以后的81天,以9天为一个时间段,叫做"冬九九".我们会感觉到在"数九&qu ...

  • 中华简史数九歌

    中华简史数九歌 诗文 1一九冬至苦寒狰,三皇五帝泽众生,夏桀商纣烹民猛,汤武革命周始更. 2二九元旦肃寒妆,春秋 战国争霸狂,孔孟孙吴群星晃,奋平华夏秦始皇. 3三九小寒干肢僵,卒叫关举垓下戕,开基拓 ...

  • 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了,吃一肉二菜,勿做三事,牢记四字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解集> 在中国农历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定下的节气. 民间素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 ...

  • 诗人样本||季风:冬腊数九(组诗)

    季风,原名马继峰,1967年生,当代著名诗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活跃中国诗坛.曾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歌报><绿 ...

  • 飞星派紫微斗数九

    一.宫位忌转忌⾃化忌飞化情况﹕ 1.单纯的⾃化忌 福德宫丙廉贞⾃化忌 ⼆.宫位⾥有其他的忌星﹕ 1.迁移宫⾟⽂昌忌⼊事业宫 2.逢⽥宅宫戊天机忌⼊事业宫 3.事业宫⽂曲⾃化忌 三.对宫有忌星可以再转忌 ...

  • “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哪天开始数九?过年时冷不冷?

    "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哪天开始数九?过年时冷不冷? 原创2019-11-27 14:49·农夫也疯狂 摘要:"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 ...

  • 『传统养生』冬至数九 适时进补

    服用补药须讲究时令,还须注意对症.补药有补气.补血之分,助气.升阳之别,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大凡有气喘.息短.自汗.语言无力.头晕目眩.心悸等气虚症状的人,可选用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 ...

  • 【满庭芳苑】芳苑诗友——心田长种一株翠,数九严寒亦有春

    心田长种一株翠 数九严寒亦有春 --芳苑诗友 张伟进(河南) 冬菊 秋日开金蕊,瘦枝犹耐霜. 谁知冰雪里,兀自吐清香. 张忠江(山东) 小雪节气孩童问冬 小雪无飞雪,西风似刃锋. 孩童温室宠,笑问几时 ...

  • 夏至节气分三候 夏天竟然也有“数九”?

    北青网 2021/06/19 11:22 夏至节气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鹿属阳,为了御寒鹿角才会变大,夏至暑热旺盛,鹿角也会减小:此外,此时节,树上的夏蝉也会开始鸣叫,我国各地进 ...

  • 数九严寒天,为你独奏花间曲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数九严寒冬天,冰冻三尺,万花碾落成泥的季节里,是谁傲然于悬崖边缘一枝独秀?雨雪凄凄,朔风凛冽,万物萧条的天空下,是谁挺立在冰天雪地里绚丽绽放?暮色低垂,万籁俱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