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两个字的内涵,你真的懂了吗?

存在的内涵

你真的懂了吗

海德格尔

2020.09.03

01

海德格尔的思想体系非常庞大,但他的哲学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存在。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给大家简单介绍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海德格尔的思想其实非常丰富,我会用几期内容来分享他的思想,今天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存在?

什么是“存在”呢?

存在这个词在西方哲学里面,有很多的表述,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的,他提出了“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次在本体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巴门尼德的哲学里,存在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一个基本要素或者单位,那个时候,古希腊哲学还没有区分:物质和精神,理性和经验,现象和本质等等东西,直到柏拉图出现。

什么是存在呢

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说“2000年的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他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第一次区分了现象和本质,由此西方哲学进入了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

柏拉图认为,现象的世界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而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本质的,在某种意义上,“理念”就是一种“存在”。

此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又将现象和本质合二为一。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也是一种存在,此后西方哲学就沿着这样的二元对立发展,比如笛卡尔的“我思”,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我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存在”这个词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本质或者实体,可以是精神实体,也可以是物质实体。

02

不过海德格尔发现,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其实就已经走错了方向,他们把“存在”当成了“存在者”,而“存在”其实应该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

就像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流变的,是无时无刻不运动变换的,这才是“存在”本质。

比如一束花是一个“存在者”,而开花的过程,才是“存在”。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柏拉图开始,就走了上了另外一条路,把着眼点关注于“存在者”,而忽视的“存在”本身。

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笛卡尔的“我思”、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西方哲学一直在关注“存在”本身,或者说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对象本身,但是忽略了“存在”形成的过程,但海德格尔看来,相较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过程。

存在与存在者

好比,比如要观察和分析一个人,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存在者”(当然海德格尔将“人”称之为“此在”),西方哲学对当前这个人的本质穷究其理,但是忘记了分析这个人,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海德格尔关注的不是“你是谁”,而更关注“如何成为你的”, 这是“存在者”和“存在”的关键区别。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研究最本质、最根本问题的一门学问,而相较于“存在者”,显然“存在”更本质。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来,就混淆了存在者和存在,误以为存在者就是存在本身,所以,他要还原“存在”的本真,从“生成、显现、结合”的意义上来谈“存在”,而不是把“存在”僵化为某一个凝固化的、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东西来理解。

那海德格尔是如何还原或者说是如何把握“存在”的本质的呢?

我们后续的内容继续分享。

BY/

文字/小播读书

-  END -

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