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恒河的“怒吼”:毒素深入食人鲶的骨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1、 印度食人鲶的肆虐
印度巨型鲶鱼泛滥成灾,已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这种体重堪比人类的鲶鱼,学名为食人鲶、胡子鲶,原产自非洲,现大量分布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众多河流。如今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包括我国珠江也纷纷发现食人鲶活动痕迹,它们大幅挤压本地“土著鱼种”的生存空间,对当地物种多样性形成了严重威胁,已有不少鱼种处于灭绝的边缘。
起初,印度人对这种食人鲶不以为意,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体型巨大的普通鲶鱼对待,直到真相被揭露。印度、尼泊尔宗教信仰的缘故,举办葬礼后,逝去的人并不掩埋,而是将遗骸投入到河里,其中印度人多选择恒河。令人奇怪的是,这些遗骸第二天竟消失不见,一度令印度人认为是神人所为。

科学家德威调查后找到答案,原来河里藏匿着一种巨型鲶鱼,它们虽是典型的杂食性鱼,但偏好腥味浓厚的肉食,沉没河中的死尸成了它的“口下之物”。德威还亲自捕获了一条1.8长,体重73公斤的巨型鲶鱼,与一个成人大小相当。
食人鲶在印度恒河几乎不存在敌手,处于食物链塔尖的位置,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们肆无忌惮地繁殖,尽情地“胡吃海喝”,个个长得膘肥体健。每年媒体都有类似食人鲶伤人、吞食牲畜的报道。有人专门做过试验,将鸡鸭鹅的内脏抛入恒河,只需要等待二十分钟,密密麻麻的鲶鱼蜂拥而至,甚至冲到岸边,顺着河岸“爬行”数米。

2、 食人鲶的“毒素来源”
鲶鱼自始至终在我国消费者心中地位不高,这与鲶鱼生活环境大有关系:户外的鲶鱼多栖息在污水沟、淤泥、杂乱水草处,“脏、乱、差”是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国内媒体多次报道,在楼房下的排污管、下水道、化粪池里,突然冒出几条七八斤的粗壮鲶鱼,生存环境令人堪忧。所以在部分国人眼里,鲶鱼是“垃圾鱼”,不建议食用。
如果说国内的鲶鱼是垃圾鱼,那么印度恒河里的食人鲶,则可用'毒素缠身’形容了。印度政府多次酝酿清理恒河的食人鲶,苦于成本巨大,且无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进口这“毒鱼”,只得一再搁浅。问题的根源则指向了滋养食人鲶的水域——恒河。

在恒河洗澡Bathing in ganges river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全长2500千米,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心中的“圣河”。瓦拉纳西是印度著名的历史古城,教徒心中的圣地之一,位于恒河中游的新月形曲流段左岸。每年数以亿计的朝圣人涌入恒河的瓦拉纳西河段沐浴,期待“圣水”洗清他们身上的罪孽。
最典型的要数印度的“大壶节”,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宗教活动之一。每隔12年印度教在指定城市举行一次盛大的“大壶节”,而每隔6年举行一次半礼,每3年举行一次小礼。活动从1月初启动,持续50天左右。届时至少1.5亿的印度教徒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恒河,赤身裸体跳入恒河,接受圣水的洗礼。
短短几十天里,不断上演集体的倒粪水、洗衣服、洗澡,场面宏大、热闹。随身携带的塑料瓶、纸张及各种琐碎物品统统汇入恒河。每次活动之后,聚集的恒河水域一片狼藉,数日才略有好转。

开篇提及恒河里常漂浮着尸体,真实情况要复杂、严重得多。在印度教的经文、教义里,只有在瓦拉纳西生成死去,并且在恒河岸边火化,才能打破轮回的循环,获得救赎。每年数以千计虔诚的印度教徒,不远万里来到瓦里纳西等待死神来临。等教徒死后,再由家人抬到恒河岸边火化、焚烧,将骨灰撒入恒河里。
事实上,等待死亡到临的间隙,早已演变成了一门生意。恒河两岸分布着大量专为等死教徒营业的旅馆,意想不到的是,生意竟出奇的好,几近天天爆满,甚至规定最多住两周:有人不到两周便离世;戏剧性的是,有人等待几年不见去世,花光了钱,不得不边工作、边等待。社会角落里则剩下一些穷苦的教徒,有些教徒只身前往、死后直接抛尸到恒河;有些教徒想保留全身,携一重物沉入恒河中。

因为各种原因,每年恒河漂浮的尸体并不是个小数。尸体腐烂后,滋生大量细菌,最终融入到恒河水之中。除此之外,还漂浮着其他生物的尸体,恒河简直成了各种细菌的温床。即便是这样,在印度教徒眼里,恒河依然是世界最纯净的水,依旧照喝不误。精明的商人甚至将恒河水制成瓶装水销售,据说生意还非常火爆。

污水、废水排放是导致恒河水质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单恒河左岸就有29个大城市、70个城镇、数以千计的村庄,大约有3亿多的居民聚集在恒河周围,每天的生活污水尽数排放到恒河,排放量不低于13万立方米。另外恒河两岸林立着数千家工厂、企业,像化工厂、冶炼厂、造纸厂,因生产水平、工艺的限制,排放的废水几乎未做任何形成的净化处理,便一股脑的排入恒河。
正是上述的种种问题,导致恒河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恒河含有大量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就连常见的大肠杆菌超出正常值280倍,经常在恒河洗浴的人群中,至少40%—50%患有皮肤病、消化道疾病。而那些杀伤力大的超级细菌,每年夺走70万印度人的生命。

3、印度食人鲶“毒素缠身”
栖息在恒河水域,鱼种能活命就已属万幸。像鲶鱼这种生命力强悍的鱼,虽然在恒河泛滥成灾,但也是“毒素缠身”。
食人鲶生性暴躁,且牙齿锋利,攻击力强悍,在恒河不存在任何敌手,牢牢把控食物链塔尖的位置。而印度教徒认为活跃在恒河里的鱼群是恒河繁衍出的神圣之物,一般不会猎食它们,导致鲶鱼失去了唯一的潜在对手。另外鲶鱼杂食性的特点,在充满垃圾、腐尸、排泄物的恒河里,似乎并不缺少食物。
结果就是,食人鲶肆意繁殖,数量呈指数增加。个别食人鲶吃得太饱,俨然成了河里巨怪,某户外探险家曾猎杀了一天100公斤左右的巨型食人鲶,据说这条食人鲶曾一口吞下一只家禽。

食人鲶体重增长的同时,大量细节、病毒早已“深入骨髓”。一般而言健康的鲶鱼,体表附着的鲶鱼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但恒河里的食人鲶,鲶鱼已经有呈明显的白色,甚至散发着一股腐臭的味道。
印度政府也曾试图解决食人鲶泛滥问题,曾邀请多个外国渔业部门参观。但绝大部分国家直接拒绝,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是食人鲶的健康问题达不到要求;其次捕杀鲶鱼,可能引入印度教徒的抵制;最后捕捞鲶鱼,不像围捕鲤鱼、草鱼这些淡水鱼,何况这些是体型巨大的食人鲶,稍微不留神网毁、船翻。
那么印度食人鲶将如何处理?将是体现印度专家、学者价值的时候。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