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节”、关于“裁缝”,说说我的感想

(这是F先生第 143 篇原创文章)
这两个话题从哪里说起。
以前工作时,经常听直属上级告诫我们,细节细节,你们一定要注意细节!
我想说的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细节,但千万不能“唯细节论”。

“唯细节论”
这个“唯细节论”怎么理解呢?我见过很多设计师,不论是画图,还是设计构思,还是对成品的处理,都会去钻牛角尖。
比如画效果图,明明连基本比例都没画准,却要在线条画的漂不漂亮上去浪费时间。明明人体结构都有问题,还要去抠眼睛鼻子嘴巴好不好看。明明衣服的版型都画的不对,却在领子袖口上抠半天细节。
比如画款式图,明明连衣服的基本结构都画错了,还要去纠结线条画的直不直。
比如连风格跑偏了,还要去纠结领子上用这个装饰还是那个装饰。
衣服整体做的难看,还要纠结领边的宽度究竟要1CM还是1.5CM。袖子要长2CM还是短1CM。
做设计企划,品牌风格都没弄清楚,就开始考虑每个款式用什么流行元素了。
成衣的面料和款式都没结合好,还要去纠结到底缝哪种纽扣。
“自己的经历”
都是很熟悉的场景吧?我以前也经历过。
其实不止是设计师,连总监和BOSS也会“唯细节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成败在于细节、成败在于自己、成败在于方法”等等“成败在于XX”的句式。是的,我用了“句式”这个词,从理论上来说,成败在于什么,以国人的智慧,可以配上无限多的XX。
成败在于细节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只是你要分清,什么是细节,什么是关键点细节。因为大多数的细节其实对成败没有一点影响。
还有,细节服从整体这句话永远没有错。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可能考过美术专业的朋友都知道,美术生高三备考美术专业,都会有一段时间校外的“强化训练”,在我看来,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日子。
虽然高中我是班里的美术课代表,有一定优越感,但出了高中校门,才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那时我所在的高中,请了一位湖北美术学院的油画系老教授,来传授宝贵经验。原先我的素描、速写、色彩(水粉)三门课,色彩是相对弱项的。
但美术统考却是考最好的,特别湖北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色彩是全班的最高的96分!
原因在哪里呢?
“老教授的话”
“比着看、扩大范围看!”这位老教授带着孝感(湖北某城市)口音的话可能从那时起,就要陪伴我一生了。
原先我该怎么画就怎么画,细节画的非常好,光影,明暗,质感,但整体水准总是提不上去,比如前面的水果和后面的罐子的前后空间感,其实就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
后来听到这位教授的话,醍醐灌顶。
比如这里画深了,那你要和其他地方比较一下,是否也要一起加深,保持整体性。(那时美术考卷都是上千张平铺到一个场地,评卷老师先远看整体效果打大分,再看细节打小分)
简单来说,你需要处理的是“关系”。
一幅画,你要先定基调,最深的地方在哪里,最浅的地方在哪里,哪里要重点刻画,哪里要一带而过。
其实不管你是画画,还是做设计,或是做其他工作,甚至家庭生活,都离不开“处理关系”。
短短一个月,我的色彩(水粉画)水准,上升到另一个境界。
这句话不仅仅是方法,更是眼界、格局。
“比着看,扩大范围看!”
回到开始说的:“唯细节论”,关注你设计的细节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你绕过了事物的全貌,而直接钻到了局部里。
画效果图,要先定比例,再定动态,最后是结构。这三个做好了,才能是衣服、细节和线条。对比各部位的关系、扩大看整体是否协调才是关键。
画款式图,要先定轮廓,再定比例分割,最后才是结构。再是工艺、细节和线迹的画法。
产品的整体定位、风格、人群特点先弄清楚,再去出款,再去找图,再去画图,不要匆匆忙忙就着急出图,就着急做装饰,就着急把衣服弄出来。
做设计企划,按照体、面、线、点的逻辑,大圆包小圆的顺序去做,才不会乱,才不会毫无边际。才不会把细节做的无比好,才知道最后要全部推翻。
举几个现实的例子。
你们一定遇到过的情形:你自以为得意的“设计细节”,在顾客那里却备受冷遇,甚至看都不看你的细节,关心的却是其他方面,比如显不显瘦(这是最多关心的),高不高档等等方面。
还有很多人买裤子,几乎是面料合适,穿着版型合适,基本上就能决定会不会买了。
至于裤子上划了几道分割(特别是黑裤子看也看不清),开了几个装饰省(这只有专业的人才会注意),口袋是否做很特别(其实太特别反而不会买了)等等方面,普通人看一件衣服的角度是和“设计师”不太一样的。
说起来你可能会心凉,“那还要我们设计师做什么?!”
并不是不需要设计细节,而是设计细节之前,你有没有把更重要的事情做好。
我不是不让你重视细节,而是重视细节有个前提,是在你的整体做的足够好的前提下。
“比着看,扩大范围看!”
时刻比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论工作还是人生。

“关于裁缝”
“你上大学就是为了去当裁缝?”
二十年前,当了一辈子裁缝的奶奶这样问我。
是的,那时候社会上是有很多这样的认识偏差。但现在,我不认为将设计师当“裁缝”有什么不好,反而是,我认为设计师应该多像裁缝学习,甚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裁缝,才配做真正的“设计师”。
绘画功底的深浅与否,不是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唯一评判标准和要求。关键是其绘图水平能否满足工作需求。
还有,国外有许多著名设计师都是从裁缝做起,也有很大一部分设计师并未受过专业院校的教育,没有多少绘画功底。
但是,作为一名设计师能把款式图绘制交代清楚是必需的,不论用何种工具和表现手法。
作为设计师本身来讲,首先必须是应该有艺术修养,不一定要非常高,但一定要有。但剩下就是脚踏实地的功夫了。
服装设计师和裁缝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两个称呼差的有些远,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则是在市井的底层。
可是在我看来,其实这两个称呼其实本质是一样的,甚至设计师可能还不及裁缝。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设计师和裁缝”
很多国内的“设计师”,只知道画图,就连自己画出来的图是否可以实现,该怎么实现不知道,最终这张看似漂亮的效果图,很可能成为一张废纸,因为它无法实现,创造不出任何价值,只能被抛弃。
而裁缝呢,虽然他们不会画漂亮的效果图,但是他们能够按照你的要求,做出你想要的款式,适合你身材的衣服,让你穿的更舒适。
这样看起来,你还觉得服装设计师一定比裁缝高级吗?
其实在欧洲,很多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注意,是大师)都称自己为裁缝,因为他们知道,做服装不止只是画一张漂亮的图就足够了。
“只有一个环节是设计师独有”
比如,你要考虑的是它所适用的人群,也就是受众。考虑这些人他的喜好是什么,他需要在什么场合、什么季节穿着这款服装(客群定位)。
这款服装的售价大概是多少,你要有一个定位,也就是要通过这个定价来决定你的成本是多少,以便于你选择合适的面辅料(价格定位)。
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面料,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先确定面料,根据面料来做设计,因为如果我们先进行设计,再来配面料,就会产生面料无法到达设计要求的后果(面料定位)。
好,注意,这个时候才是开始画图的时候(之前的所有工作是要为更好地完成设计进行的辅助,但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将绘制完成的图(包括效果图和款式图)制作成工艺单,在工艺单上标注清楚你所需要的制作工艺及特殊要求。
与版师沟通,确定你所需要的版型特点,是修身,合体,宽松还是什么。
跟进样衣的制作,并确定最终的正确样品,以便于生产(如果需要大量生产的话)。
看看,这之中的所有工作其实裁缝都能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好,他们欠缺的是一张漂亮的效果图、和对时尚的嗅觉。
而你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一张漂亮的图,和你那不一定准确的时尚嗅觉而已。
说这些的目的只是希望目前还在校的学生们,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
那些刚刚工作目空一切的“设计师”们,不要把自己定位的多高,也许你的水准真的比不上裁缝。
其实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必追求做的和裁缝一样好,但请先认识现状。
我不反对提升眼界、充满自信,有独立见解。
但请脚踏实地。
篇后语: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但如果没有深度思考,努力就是一句毒鸡汤。
只有“深度”,才可能“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