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史话之进士梁桢

大灵山,是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道的文化名山,位于珠村和吉山两村之间,见证着此地数百年的历史进程。笔者作为外地人,居珠吉街已一年有余,深知此地文化底蕴深厚,亦深知大灵山于珠吉街历史文化之重要地位,故以“灵山史话”为题,撰写叙述珠吉街历史往事的系列文章,以供世人知晓;若文章出现错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为幸。

第十四章:进士梁桢

珠吉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培育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如明朝进士梁桢,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梁桢,字元干,号吉庵,吉山村人,明代恩科进士。梁桢自幼孝悌,尊敬师长,六岁入乡学,八岁能应对,好学上进,二十三岁考中举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开恩科取士,梁桢在该科考取进士。时明世宗嘉靖帝偏信方士练“长生不老”丹丸,宠信武英殿大学士严嵩,严嵩把持朝政,梁桢遂借口双亲年迈多病而归,不肯入仕。梁桢在侍亲课子之余,常到果园、田野,边劳动,边浏览风光,还常向老农了解祖辈艰难创业的故事。当时附近一些乡村兴起评置八景的热潮,因此吉山村也拟评一些景观,于是梁桢便邀请同年及当地一些文人雅士登临选胜,吟诗作对,遂评出“东园桃李”、“南腰玉带”、“西郊牧笛”、“北岭寒梅”、“三山荔赤”、“十里橙黄”、“山亭远眺”、“松径鸣琴”等八景,一时传为佳话。

明万历十四年,梁桢无疾而终,享年六十五岁。梁桢目睹当时朝政堕落,不肯沦为奸臣爪牙,遂拂袖归乡、钟情山水,他的精神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光辉的,我们应该向这位先贤学习。

作者:周业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