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0)

相关推荐

  • #中国画花鸟# #国画花鸟# #中国画花鸟# #国画# #艺术# 曾靖国画作品欣赏

    #中国画花鸟# #国画花鸟# #中国画花鸟# #国画# #艺术# 曾靖国画作品欣赏

  • 推介 | 岁月时光上的艺术----桑皮纸画

    友友们,听说过桑皮纸画吗?见过桑皮纸吗?新疆的桑皮纸可是鼎鼎有名的哦,桑皮纸古法制作技艺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瑰宝哦. 桑皮纸画顾名思义就是在桑皮纸上作画,桑皮纸就是以桑 ...

  • 康师尧:长安画派中花鸟画创新的一员大将

    康师尧(1921-1985),笔名康巽,河南博爱县人.久居西安.擅长中国画.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美协常务理事.陕西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 ...

  • 徐悲鸿国画集

    徐悲鸿 (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 ...

  •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生平简介怎么死的】齐白石的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晚年的齐白石在作画 1957年9月16日,中国著名现代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齐白石先生生于1864年,是中国现代卓越的国画大师.篆刻家.书法家.湖南省湘潭市人. ...

  • 花鸟画的造型与笔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造型的"造"字有创造之意,艺术上的造型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中的物象加以艺术化处理.中国花鸟画的造型是意象造型,它不是真实地描摹自然界的花鸟鱼虫,而是根据对象的感觉,将对象夸张变形,使 ...

  • 杨宝森学余叔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现在我要说一个人,他对发扬余派艺术也是功劳显著的.不过,说了出来以后会有人不同意.不管它,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杨宝森. 杨宝森不是已经自成一家,称为"杨派"了吗,怎么也把他算在余派传 ...

  •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画如何去欣赏?

    文·段宏刚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跟同时期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公认的四位绘画大师,他在国画领域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经常把乡间司空见 ...

  • 齐白石画荷,笔简气壮,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品味齐白石墨彩淋漓的红花墨荷,不难联想到宋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而颇为 巧合的是,齐白石于历代诗文中,亦"喜观宋人诗,爱其清朗闲淡,性所近也. ...

  • 张训富——【书画人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书画人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张训富--一位来自铁道兵军营的书画家,从军营到长春公检法系统,他从不懈怠,忘我潜心.刻苦笔耕不息.用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刊发的是张训富先生的部分国画作品··· ...

  • 葛良胜入展十二届国展的作品妙在取法东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葛良胜入展十二届国展作品<节录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编辑 ​ 编辑 ​ 葛良胜的作品妙在取法东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他是如何做到的?且看他的自述. 葛良胜十二届国展作品< ...

  • 中国画的魅力在于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关于状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笔,是指运用毛笔以勾.勒.皴.点等不同技,表现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墨,是指运用墨的浓淡.疾缓.干湿等,以烘.染.泼.积.破等方法,使之产生 ...

  • 麦门冬汤之“妙”在于何? – 经方派

    李x,女,75岁,1981年1月22日初诊. 高年形瘦体弱,素来不禁风寒,不耐劳作,稍受外感则每易发热咳嗽,稍有劳累则必定气喘息促. 半月前因外感发热咳嗽,未得及时治疗,迁延时日,至今虽外邪自解,但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