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
要用董氏奇穴,第一个步骤,当然须先明位置,第二明穴性,第三须有正确的诊断。如能将前三点了然于心,那么用起来就可得心应手了。

【大白穴】
穴位:在手背面,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贴近第二掌 侧桡侧,距灵骨穴1寸处。 ? 解剖: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手法: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 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灵骨穴】
穴位:在手背面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 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 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手法: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本穴日本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公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
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愈高棉前总统龙诺半身不遂之主穴。临床治疗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灵骨穴在手的第一二掌骨交叉的根部,贴骨进针,向劳宫方向斜刺,进针可1一3寸,大白穴与十四经穴之三间穴相符,此二穴一般都是协同配合作战,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邻近两穴一起下针,这即是董氏倒马针法,往往有数倍于其他针法之功效。
灵骨穴和大白合用,按董氏针法嫡传弟子楊维杰先生所说:涵盖俞原所经之处,从全息论的观点看,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且两穴均以深刺为主,通涵上中下三焦从而达到补益气血作用,其治疗更年期疾患有奇效。
本穴有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 依临床经验,绝对胜过朱氏之抽气法、进气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针之效力。
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 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灵骨穴单用治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 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鸣 (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
主要临床应用:
(1)用于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常两两合用。所谓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医者请特别注意这“肺机能不够”五字,我们董派学生,从掌诊上可以很轻易的从董氏掌诊上看出来肺机能不够,但未入董氏门者,请将中医脉诊应用就可以了。只要病人右寸虚而无力,这样的病人若有坐骨神经痛,一针下去,马上见效,不必拘泥于十四经之经络流注,将病分分为胆经,膀胱经,或肝经,肾经...等等。记住,只要“肺机能不够”,这是董师临床之真决。
(2)各种头痛:主要运用于各种偏正头痛。但要注意,此处之头痛,必须是肺经或大肠经引起者,因为气虚,气逆,皆足以治病,当然是右寸过于浮大或过虚,若掌握此要领,无不针到病除。灵骨大白搭配肾关穴,治疗风寒性头疼(头风)有非常好的效果。
(3)应用于咳嗽:本病若风寒风热皆足以引起,临床上,只要不是急性扁桃腺炎引起者,皆能立刻奏效,尤其是脾胃气逆引起者,真是混如“汤泼雪”。记住,右关脉浮大,右关为脾胃之诊处,但脾胃之邪上逆,肺金受影响,能不咳那才是怪事,但是,只要针上那么两针,二十分钟后,就可以不咳。此外伤中气之咳,不必讲脉,针之即愈。
(4)心脏病:若脾胃胀气,则横膈膜受气之挤压必略上升;横隔膜上升,则胸腔之压力必增高;胸压增高则心脏受压迫,能不胸闷心跳心慌乎?如此之病,很多医学博士无法治之,但董师却谈笑间,病去人安。记住董师妙决:病人腹胀而右关脉浮大者,针之神效。
(5)耳鸣耳聋:本病我们的庄师兄,临床最多,只要诊断是肺或大肠之病,不论气逆或气虚,无不著手回春;但临床上,以气逆的收效较快,而气虚的余用驷马而获安。记住若肾虚引起者,当酌配补肾穴位如肾关,复溜,太溪等,以收速效。
(6)四肢扭伤:不论伤手伤足,灵骨,大白与四肢穴加倒马(加三阴交),无不立刻收效。此处外伤,不必论脉,左治右,右治左;或四肢倒马用对侧,灵骨大白用同侧,皆可。
(7)肠胃胀气:本病在临床上常见,只要右关脉浮大,即可用之。针后肚中如响,此为欲矢气之故,请走远点,味道不太好。
8)脊骨扭伤:本穴对于脊椎骨扭伤有殊效,主要应用于14椎以下到18椎,若能先于委中刺血再针,功效更大于单独用针。
9)脊椎压迫性运动机能丧失:本病可配合后椎,首英,后溪,昆仑,正宗,正筋,三叉穴,每次只选一组,配合灵骨,大白(每次必用)使用,约一至二个月,可以痊愈。但若肝经虚甚之脊椎长软骨压迫神经者,则配合肝经之上三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0)经痛:本病临床上常见之,但须注意,经前痛为实为瘀较多,配三阴交。经后痛为虚,配肾关。功效神奇,连针数次可断根。
注意灵骨,大白之取穴法,必须立掌,虎口向上,针须一寸至一寸半以上,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