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此人是最被低估的国军将领:比大部分同僚靠谱,却被讥讽了数十年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4期。建国后,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的一众原国军高级将领当中,黄维一向被认为是书呆子、顽固不化之人:改造了二十多年,才在1975年被最后一批特赦出狱。很多朋友谈到黄维,都认为他的实际军事指挥能力很差,却执掌了精锐12兵团,是国军当中名不副实的一位中将。但其实,黄维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将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国民党中央军、尤其是陈诚土木系部队的构成特点。黄维不是浙江人,并非老蒋的同乡,在黄埔一期毕业之后,却能逐渐成为土木系的一员重要将领,1928年便担任第11师的一名团长,1937年10月晋升18军的师长。陈诚是老蒋最器重的中央军嫡系将领,也是国军内部的实际军政二号要员。这样一位手段和能力出众的中央军大佬,怎么可能任用没有能力、缺乏背景的将领呢?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一些评论过于丑化黄维,强调他死硬机械的性格特点,以至于抹杀了黄维的个人才干,是不太客观的。

罗店被称为抗战时的血肉磨盘,黄维率部守护上海是有战功的。当时任67师师长的他,组织部队硬扛日军一个星期,手下的三位团长全部伤亡,后勤人员也全部被黄维组织上了前线,打到最后黄维的67师只剩下不到1000人。这种打法虽然伤亡巨大,但可以看出黄维是一员勇将。在战场上不可能人人都是以谋略出众的将领,能够做到忠勇坚毅已经可以算做是名将了,黄维具备这样的特点,至少就不能算作一员庸将,在蒋军阵营中还是很突出的。

黄维是一位非常传统的儒将,他学习能力很强,文化素质高,善于教书育人,在国军当中曾经常年担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总监,训练出五六千名青年干部。他的教育和传帮带能力是很强的,后期还干过后勤联勤司令部副司令,可以说黄维的才能比较全面,不能单纯地以战绩如何评价此人的整体水平。

而解放战争当中国军处处受制,黄维因为华中剿总内部矛盾的问题,被意外地推上了12兵团司令官的位置,他还不忘安慰心情不佳的副手胡琏,说自己还是喜欢教书育人,等到这次会战一打完,马上就辞官,把兵团司令的职务交给胡琏。虽然这件事儿黄维根本做不了主,但是从他的言辞之间,可以看出真诚和厚道之处。黄维为人强硬,但却是在立场问题上,对于同僚和下属他是十分关爱的,也没有勾心斗角攀附权贵的欲望。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人把淮海战役国军惨败的重要原因归咎为黄维的瞎指挥,葬送了12兵团。其实黄维是淮海战役过程当中,相对来说表现最靠谱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要知道黄维接到国防部命令,从河南驻马店出发时,曾经受到白崇禧等人的阻力,但是他坚持执行南京的命令,还是能够从救助友军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耽搁和犹豫,这在兵败如山倒的战场形势和国民党军将领的普遍作风面前,已经属于非常难得了。论意志品质和靠谱的作风,国军高官里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跟黄维相提并论。

此时,位于碾庄的黄百韬兵团已经重重被围、危在旦夕,黄维却能在数百公里之外,率领十几万人的机动兵团赶去救援,丝毫没有像廖湘在辽沈战役时那样打滑头仗,绕路等待时机的做法,而是一门心思地率部朝碾庄开进。虽然结局不好,但是从战术执行的角度来说,挑不出黄维具体有什么毛病,把他评论为一无是处的庸将并不公平。

而很多朋友提出,在管理所改造期间黄维仍然顽固不化,很多同时期被俘虏的同僚都改造好了,提前回到社会,只有黄维改造二十多年,还是钢板一块。这样的评价也不全面,黄维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在抚顺管理所时,和所长金元的感情很深,对于管理人员给他们提供的医疗、食品待遇和帮助,黄维都十分的感激。

得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管理所专门派人去打黄羊,并每天提供肉类和牛奶给战俘们吃,而外面的百姓以及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连饭都吃不饱时,黄维深感内疚,并且多次向管理人员表示敬意和歉意,出狱后还专程回去看望照顾过自己的工作人员。

在淮海战役之前,黄维脱离前线已经多年,可以说是久疏战阵,对于12兵团和部队的具体构成、人员情况也不是很熟悉,自然会出现一些指挥上的客观困难,加上黄维确实不是以智谋和应变能力出众的一员指挥官,所以在双堆集的结局非常不理想。

但是客观而言,黄维是一名以意志力、执行力强著称的将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好的发挥。单纯比拼智谋是不公平的,我军当中也有很多具体指挥方面并不见长,但是仍然能取得优秀战绩的将帅,这需要综合分析情况。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