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这个女子有点「野」

更多解读文末订阅《蒋勋讲中国文学》

01 知己夫妻

李清照出身于世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代大学者,但是在我们前面提到的正统文化环境中,一个女性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要表现才华其实反而更难。

李清照可以说非常幸运,她的父亲不但自己学问好,同时能够超越当时男女的这种界限,使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李清照更为幸运的是,她嫁给了赵明诚。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当时朝廷的大官,家里的收藏非常丰富,而且在丈夫的家中她得到了像在自己家中同样的鼓励,使得她的文学成长空间非常之大。

我们由此看出,个人是活在社会里面的,个人要对抗一个社会的习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些习俗不是法律,不是道德,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才华的。

她刚刚嫁到赵家时,赵明诚并没有钱,做太学生时曾经当掉衣服去买书;虽然她的娘家、婆家都是在朝为官的,可是家世很清高,不是贪官污吏。可是我觉得,只有在共同的理想当中,保持知己的关系,才让她记下了当年丈夫为了买一部书而把衣服当掉,两个人回家后读书的快乐。

后来赵明诚做了几任太守,两人有了一些积蓄,可以收藏更多的书。他们两个常常会在喝酒或喝茶的时候比赛,讲某一件事情出现在哪一部书的第几卷第几页,说对了才能够喝茶、喝酒。这变成他们夫妻之间一个最快乐的游戏。

李清照非常聪明,而且记忆力极好,在这种游戏中说对答案的大都是她。在一个强调夫权的男性文化当中,赵明诚却没有恼怒,反而对李清照很欣赏。

封建社会认为女性“无才便是德”,女性的才能因此会被压抑。女性绝对不是没有才华,而是她在自己的生存状态当中要很小心,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才华,因为那样会使男性受伤。对于李清照、管仲姬这样的女性,要放在大文化中去看,才会看到她们的有趣。

02 李清照有点“野”

当我们谈李清照的时候,恐怕一直要抓住一个东西,就是女性观点。

因为在数千年的文化当中,其实没有多少女性观点。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在今天的某些时候,都不一定有女性观点。

什么叫做女性观点?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讨论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被责骂,说你为什么觉得女性一定要是这样子?比如说在一个社会里面,要强调两性平权的时候,女性被重视,往往就会认为她的服装、她的讲话、她的姿态、她的做事态度,都应该男性化,大家认为这才是两性平权。

可是你看李清照的词,她没有忌讳女性的特征,女性的柔软、女性的委婉、女性的某种特殊的情思,她都在很直接地表现。

这就是我想要强调的女性观点。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从族群来看,女性也是一个族群,不同的族群要有不同的声音,这才构成美学上的一种宽度。

我们假设一个女性写的词很好,可是如果和苏轼放在一起比较,意义并不见得很大,因为本来就有苏轼这样的男性词人,可是我们缺乏的是女性这个特别的部分。

数千年间,中国文化中很少有女性观点。

在古代,女性的文化是非常私密的,它不能在男性的公开场合被流传。李清照取得文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赵明诚并没有这种保守的观点,或者说李赵两家其实都鼓励了她的才华。可是这些并不说明她没有遭遇到社会的非议。

在文学史上,我们看到李清照受到了很多的争议,包括觉得她作为女性应该守的本分没有守,或者说她有点儿“野”。

李清照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在漫长的文学传统里一个女性创作者的重要性,她比男性的创作者更难出现。今天我们很难比较李清照的词是不是比苏轼好,或者比辛弃疾好,我觉得没有必要做这个比较,因为他们的背景根本不同。

我提出来的重点在于,文学史上不能不谈李清照,因为没有第二个了。她绝对不会写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因为她感觉不到那个部分,她必须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

我刚才用了一个字形容她——“野”,其实她是有一点儿俏皮。她用字很俏皮,比如“绿肥红瘦”。春天过完了,花都凋零了,“红”是一种颜色,可是她用“瘦”来形容红;绿色越来越多,她用“肥”来形容“绿”。其实“肥”和“瘦”是很难入诗的——瘦还好一点,肥更难入诗。

李清照的“野”或她的俏皮其实是好的,她比较大胆,常常用这种有点儿像俚语的文字。我觉得大概由于女性不是在正统文化里,她反而会比较自由。我们特别提到过,当一种文化成为道统以后,大家所受到的拘束也就比较大。那么女性如果出现的话,她反而可以跳开这个道统给她的某些限制。

03 欲说还休的女性表达

传统中,女性文化比较感性直观,而男性文化较偏理性的,因为男性文化要在社会性里面建立起一个合理的逻辑,保留给母性文化或者说女性文化的其实是比较感性、比较直观的世界。

讲衣服,讲皮肤,讲很多身体上的感觉,常常是女性擅长的领域。而对于男性来说,他常常在教育里面会被训练到不能够流露自己的感觉,尤其在古代,在比如做官或者贵族的文化当中,他最后会变成一个属于社会性的角色,不太敢流露私情。

所谓的“女性”是说她含蓄,很多东西不直接讲,而是用象征的方法去写很多的愿望、很多的期待。

比如在《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情感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样去排解它都排解不掉。原来在发愁时眉头锁在一起,可是眉头刚刚舒展,心头上的愁又来了。

这首词很有趣的是把一个东西分成两部分了,而这两部分里面有一种模棱两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

提不起、放不下,这其实就是女性文化。我们常常形容女性的情感叫作“缠绵”, “缠”和“绵”都是没有办法一刀剪断的,它就是牵连不断的,在女性的文化里面,这个部分刚好是它的特质。

李清照的诗词常常会让你感觉到某一种美的表现,可是这个美的表现又是有一点儿遮掩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婉约”。婉约本身常常就是指女性的情感,因为它是绕的,它是曲线的,而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也许从这个角度你会看到李清照的柔软,看到她的含蓄与委婉。

编辑 :姜何欣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