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2月18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此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
太阳黄经33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东风送暖,新春佳节的热闹还在延续,雨水便随风潜入送来春归。好雨知时,东风着力,雨水送肥,万物萌动。春雨潇潇中,春意日渐暖,田野山间,正迎来大地春回。
这时节,虽说乍暖还寒,却也是一场春雨一场暖。绵绵细雨中,浸润了山间枝桠,青青麦苗,浸润了芳香泥土,户户人家。这雨水,把春意浸入心间。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我们期待着农事春耕,一片欣欣向荣,我们期待着泥融飞燕子,花色影重重。愿你如这春雨,静谧中蕴含着力量,愿你如这春风,温暖而又蓬勃向上!
一候,獭祭鱼丨雨水之日“獭祭鱼”,獭,水獭,又名水狗,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二候,鸿雁来丨雨水后五日,“鸿雁来”,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三候,草木萌丨 再五日,“草木萌动”,雨媚风娇中,莺飞草长了。
|雨水·雨之古字|
雨的古字,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 ,每行三点。这个象意,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雨水·诗词|
这首诗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那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又深致。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前人认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春雨断桥人不渡” 不仅暗示了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双飞”有了物候的意味。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还用爆米花供奉,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是干爹的意思),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旧时医疗健康条件较差,很多儿童疾病不易治愈。因此家长给孩子“拉保保”,希望儿女顺利健康成长。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总体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加,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发。此时养生保健最关键的是调养好脾胃、使肝气舒畅条达、人体才能气血和畅。饮食上宜多食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选择食物以平性为宜,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另外,进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较佳。
雨水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低且寒中有湿,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着装方面,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入侵。
此时养生,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可按摩腹部来提升阳气: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既能强壮脾、胃、肠,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又可排除脾胃湿毒、提高睡眠质量。
主编:刘倩
编辑:刘璐(实习)、刘书言(实习)
图文:中国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