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九)

(0)

相关推荐

  • 杨贵妃安禄山一待一整晚,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

    有人说:我想每个有点血气的男人运动这样的事情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吧,何况是一代帝皇,虽然李隆基执政后期显得昏聩,但也不是一个软弱的君主,也不可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野史上的很多事情也可能是空穴来风,安禄 ...

  • 安禄山一个胡人,是如何获得唐玄宗宠信的?只因他一计用得好!

    国人皆知的唐朝天宝之年安禄山叛乱,使大唐江山日渐江河,一蹶不振.安禄山本是少数民族,何以获得唐朝廷的恩宠,握有重兵,得以拥势反叛呢?究其原因,是安禄山利用唐玄宗.杨贵妃的心理,阿谀奉承,笑媚拍马而得志 ...

  • 盛唐金镜录:扮猪吃老虎的他,让一个王朝和绝世美女蒙羞

    这一回,谈谈扮猪吃老虎的典型案例.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可谓其貌不扬,史书记载"腹垂过膝,腰大成围",是个如假包换的大胖子,加之是个胡人,面貌粗鲁,估计也 ...

  • 杨贵妃帮安禄山洗澡,他在她宫里吃饭过夜,李隆基为何不在乎?

    唐明皇李隆基晚年的落魄,绝对离不开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杨贵妃和安禄山. 没有杨贵妃,李隆基不会为了美人而忘了江山,忘了自己曾经的雄心. 没有安禄山,李隆基也不会被自己的儿子逼得当起了忧郁的太上皇. ...

  •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七:安祿山钻营得宠

    安祿山是营州杂胡,原名阿荦山,父死后,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名安祿山.同乡史窨干,比祿山小一天.二人亲如兄弟,长大后,一起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安祿山为人狡猾奸诈,善惴人意,然作战勇敢.他担任捉生将 ...

  • 迈轩代之广成,逾汉朝之河上(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九)

    有个河内的老尼姑居住在神都的麟趾寺,她和嵩山人韦什方等以邪说迷惑百姓.老尼姑自号净光如来,自称能预知未来之事.韦什方则自称自己是三国时孙吴赤乌年间出生的人.又有一个年老的胡人也自称自己有五百岁,说他看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武三思诬杀五功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九)

    武三思指使郑愔举报郎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和均州刺史崔玄暐与王同皎合谋废掉韦后.神龙二年六月戊寅(初六),唐中宗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将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将张柬之贬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五)

    轶事其一:这一年九月,武则天拿出一枝盛开的梨花给朝中的宰相们观赏,宰相们大都附和武皇的意思奉承说这象征着大周朝的吉兆啊.只有杜景俭不附和大家的意思,他说:"现在正是草木枯黄凋落之季,而这棵梨 ...

  • 轶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四)

    其一:宁陵县丞.庐江人郭霸靠对武皇阿谀奉承获取了禄位,并当上了朝廷的监察御史.有一次,御史中丞魏元忠得了病,郭霸去探视上司.为表现自己对上司的尊敬和爱戴,郭霸学勾践亲口尝了尝魏元忠的粪便.尝后他高兴地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林甫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十五)

    其一:玄宗想要广求天下的贤能之士,就命令凡精通一项技艺的人都到京师考试.李林甫害怕朝外的贤士在对策中会揭露他的奸恶,于是就向玄宗提议道:"被推荐的人大多数都卑贱愚蠢,恐怕有伤大雅的言语会玷污 ...

  • 徐公于今谁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四)

    武皇思念执法公正的徐有功,于是重新提拔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的同僚朋友知道后无不相互庆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循正道.依从仁义,坚守真诚的气节,不因贵贱死生改 ...

  • 郭元振和吐蕃策(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三)

    这时,吐蕃又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唐朝和好.武皇派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人郭元振出使吐蕃,顺便观察情况.吐蕃权臣论钦陵提出要唐朝撤去驻扎在安西四镇的守军,并请求把十姓突厥的土地划归吐蕃.郭元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