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王月芳//后稷故里麻花香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故里麻花香

稷山 王月芳
前几天赵杰从西安回来后,一进门就递给我一个手提袋,透过食品袋一看,我笑着说:“我还当是啥好吃头,原来是粗麻花呀。”
赵杰说:“你先尝尝这麻花。”
我刚解开,一股香味直扑鼻来,唉哟,真的好香。
再看那麻花颜色油黄发亮,我迫不急待的拿出一根麻花准备吃,可刚拿到手中,那麻花软溜溜一条,我又问道:“刚煮的吗?”
赵杰说:“不是,我从西安拿回来的,是咱姐夫的外甥杨赵龙煮的,他和他媳妇在西安开了个麻花店,都干了十多年啦。”
我惊喜的笑道:“那他们肯定干的很好,要不也在西安站不住脚对吧?”
“嗯嗯。”赵杰答道。
我掰了半截麻花就往嘴里赛,刚咬了一囗,嘴里的香味四溢而且油而不腻。
我边吃边说:“这麻花是甜味儿,吃着外软内虚,真是美味,还没吃过这样的麻花哩。”
赵杰说:“没吃过,今天让你尝尝。赵龙在那儿不光煮过去咱稷山县的传统的又脆又香酥的麻花,还在麻花面里夹进了榴莲、巧克力等味儿。品种繁多,老少皆宜。”
说话间,我已三下五除二把半截麻花吞进了肚子里。就这,还不过瘾,又把掰下的那半截吃了个精光,连个渣渣都舍不得掉。
后来,在姐夫的囗述中,我了解了杨赵龙创业的历程。
杨赵龙的家乡在稷山县太阳乡杨家庄村,这是一个偏避的小山村,多少年来老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
赵龙毕业之后,短时间里找不到工作,又不甘心就在这小山村一直待下去。
而就在这时,有人为赵龙介绍了一个刚从县城学煮麻花的姑娘巧儿。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举办了一场筒单而隆重的婚礼。
此后,巧儿把赵龙也带到城里一起为麻花店的老板干,巧儿搓麻花,赵龙把油锅。
巧儿不光人长的俊俏,干起活来手脚麻利,麻花搓的又快又好。他们深受老板的喜欢。
两人在老板店干了一段后,他俩商量想回村里自己干。
于是,赵龙和巧儿返回家中,开始在家煮麻花,煮好之后,赵龙和他爸爸套上一辆牛车走街蹿巷的去卖麻花。
周围村里的人一听到他们来了,都纷纷前去买他们的麻花。
赵龙总是让新顾客先尝尝麻花的脆感及香味再买。
在卖麻花的过程中,他细心听取顾客反映的情况,回去后加以改进。
渐渐的,赵龙和巧儿也想在县城里开个麻花店。
他们先在县城附近羊牧头村街边处租了一间房子干了起来。
越干生意越红火。
他们又把店移到了红楼宾馆的旁边。
由于他们做的麻花好吃,常常是供不应求。
麻花的质量及赵龙夫妻和气诚信,使他们的麻花店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赵龙和巧儿的小家庭平步青云,随着生活的稳步上升,他们有了更高的理想。
他们不仅限于在县城卖麻花,他们想让稷山的四宝之一麻花香飘更远。
当赵龙和巧了去了西安,起初并不象他们想的那么好,举目无亲,好不容易找下了房子开了张,街上的人来看的不少,买麻花的人并不多。
万事开头难,暂时的困难没有压倒他们。
优质的稷山麻花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在生意兴旺之后,巧儿又变着花样做麻花,有放盐椒叶的(这是咬起来干、脆、香),有各种水果味外软内虚的。麻花的种类适合于不同人的口感。
如今,赵龙和巧儿的麻花店在西安扎下了根。
稷山老一辈流传一些童谣:后稷故里麻花香,人人见了囗水长。男娃吃了长成龙,女娃吃了变成凤。玫瑰香,桂花香,不如稷山的麻花香。
纪晓岚向乾隆皇帝介绍稷山麻花,乾隆皇帝亲囗品尝,称赞道:形如绳头,香酥可囗,出类拔萃,别具风味。
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稷山视察,亲自品尝了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胡总书记称赞稷山油酥麻花:“香脆爽囗,老少皆宜”。
赵龙、巧儿,他们是山村里飞出去的龙凤,他们带着稷山的特产麻花,让这麻花的香味儿飘的更远更远……
2021年10月6日写

后
稷
文
苑

王月芳,山西省稷山县下柏村人,搞周易预测多年,喜欢写作,爱看各类书。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