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临宋代工笔小品50图,功力深厚啊(三)
简述:宋人院体画风是我国传统工笔画尤其是古典工笔花鸟画的巅峰,这一点是业内公认的,毋需置疑。学工笔花鸟,不入宋元;就如学书法,不从晋唐走一遭一般;是难以取得大成就的。多年来,无论是在自己的绘画创作或者是工笔教学中,我都一直反复的强调院体传统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绘制技巧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时候,是崇尚于宋元院体中所传达出的一种心境。“格物致知”、“尽精微”、“静”、“润”、“文气”是我学习宋画的心得。从2007年以来,我临习过的宋人范本大约有60来幅,有些作品甚至反复的临摹过四五次。可以说,院体花鸟中的经典之作,我基本上都临摹过。天津杨柳青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也陆续的将我临古的作品出版了教学专著,接近20余本。工笔画,逼真、好看。但是,易匠,易俗。若能沉下心来真正的去研习宋元数载,能淬其精华一二。哪怕是画重彩,也不那么容易落俗。打好传统根基,在前期来说,可能没有“创作”那么的博人眼球,但是,对画家后期的发展来说,就有着非常巨大的好处。“厚积薄发”,是我个人所喜欢的发展方式。对传统院体工笔的推广,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故而,我从多年来的临宋作品中,精心挑选了40张临本,每张作品还在原作的扫描电子图中截取了4张高清局部图,并对原作做简单概述,整理成文,供广大的院体工笔画爱好者赏析。——李晓明李晓明《临宋雪竹寒雏图》

宋,《临宋雪竹寒雏图》,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8.7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雪竹寒雏图》原载《宋人集绘册》,无作者落款。画冰天雪地中昂然挺立的雪竹与不畏严寒的幼鸟。画家运笔流畅遒健,竹叶双钩,鸟的羽毛也勾勒而出,很见骨力。工笔之中却具放逸,粗看似拙,细审则精浑。画中竹枝色黄叶疏,秋意瑟瑟,5只文鸟姿态各异,栖于枯棘枝头,一只文鸟居于右侧高枝,回眸下探,与另外四只遥相呼应,画面错落有致。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野蔬草虫图》

《野蔬草虫图》是南宋画家许迪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纵:25.8厘米、横:2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素净的地面上,有一株孤伶伶的白菜。零星的叶片,褪了不少绿意,也被虫子啃蚀得有些残破。一只红尾的蝗虫大剌剌地弹跳了过来,看来又是想要来饱食一顿的饕客。白菜上方,另一位访客-淡黄的粉蝶也翩然而至,与一只黑翅的蜻蜓不期而遇。看这只蜻蜓摩拳搓掌的样子,不禁令人替这只娇弱的粉蝶捏把冷汗。在这件《野蔬草虫图》里,画家简单地将白菜、蝗虫、粉蝶与蜻蜓安排在四个角落,但彼此间的关系,既生动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常态,也充满了微妙的张力,教人印象深刻!宋代画家重视写生,草虫又易于体现造化的精微,因此画中对于粉蝶、蝗虫、蜻蜓的刻画,无论一须一脚,都相当仔细,有如将大自然捧在手中翻阅一样,相当有趣。该幅作品色彩丰富、对草虫形态的描绘亦佳,保存了不少毘陵画的特色,是一件清新可人的作品。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禽浴图》

《禽浴图》,宋代,李迪,绢本设色,纵:24.7厘米,横:2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构图简洁,仅绘一禽一木盆,然丝毫不觉画面单调,反而很是整体严密。画中貌似八哥的小鸟采取的是李迪一贯的俯视之态,跃跃欲试的生动姿态尽现眼前,很富生机和活力。画法也细腻工整,秀丽巧密。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水上芙蓉图》

《出水芙蓉图》是南宋吴炳所绘的绢本设色画,纵:23.8cm,横:25.1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出水芙蓉图》中,背景单调,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中间有橘黄色的点点花蕊。此图画面无款印,只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榴枝黄鸟图》

宋,佚名《柳枝黄鸟图》,绢本设色 纵:24.6cm 横:25.4cm,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榴枝黄鸟图》是一幅秋天小景。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枝头熟透的石榴和黄绿相间的石榴叶传达着深秋的讯息,石榴上的斑点和由绿变黄被虫蛀蚀的枯叶,衬托出秋日的萧瑟。这些刻画细腻的虫蛀斑点其实是这幅画的逻辑支点——由斑点引出了虫子,又由虫子引出了吃虫子的鸟。于是,画的主角出场了。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颤颤然飞到了榴枝上。我们仿佛可以从这个瞬间看到黄鹂啄食虫子的下一个动作。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杨柳乳雀图》

宋,佚名,《杨柳乳雀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状写了杨柳枝上幼鸟嬉戏的场景,很是清新生动。画中幼鸟描绘简括传神,头足以浓墨点染,双翅以浓墨勾写,中以淡墨晕染,幼鸟姿态的高下、腹背、俯视、升沉,俱臻精妙。而柳枝的疏宕、交叉、穿插、飘垂,亦笔笔精到,不可增删。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桃花山鸟图》

《桃花山鸟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3.8cm 横:24.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桃花山鸟图》是一张造型高度写实、描绘细致的工笔花鸟作品。画中描绘了初春时节,一支太平鸟休憩于碧桃丛中的场景。此图采用双钩填彩法,用线工整挺秀,生动流畅,柔中带刚,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花瓣密集写实,鸟的羽毛细而柔,尾羽敷红色,有透明感。画面色彩雅致,鲜花轻敷淡染,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对白粉的运用尤佳。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红白芙蓉图》

宋,李迪《红白芙蓉图》绢本设色,25.2×26cm,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李迪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擅长描绘花、鸟、以及动物,《红白芙蓉图》为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红白芙蓉图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红白芙蓉图》里的芙蓉的品种应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着会逐渐带有红色。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竹雀图》

南宋,吴炳,《竹雀图页》绢本设色,图页,纵:24.9厘米,横: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竹雀图页》是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画院待诏吴炳的一副工笔花鸟画散页。图绘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高清局部图▼




李晓明《临宋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绢本,设色,纵:25cm,横:25.6cm,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无款印。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莲梗两端的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高清局部图▼




▼点击下方文字选购▼






名家字帖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