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育儿打开方式!

开学一个月,国家教育改革的“双减”政策已经在各个学校全面落地了。学校放学延迟到5点半,课后作业大幅减少,减少甚至不组织考试。政策之下,“双减”简直堪称“鸡娃妈妈放大镜”。你到底是真的懂教育、会培养孩子,还是盲目给孩子打鸡血,一目了然。

1、“我孩子不能成为实验品”,看不得孩子玩的家长究竟有多焦虑

几乎是从开学第一天起,家长群里就不停地在讨论课后延时服务时间里,孩子都在干些什么。“老师都安排了啥?教不教东西的?”“管不管写作业?”

我家闺女一年级。这么一群懵懵懂懂的小一新生,经常被爸爸妈妈们问得云里雾里。

后来有家长打听到,2个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老师基本上不会安排什么学习内容。除去上兴趣课的时间,孩子大多在自由活动,跳绳,玩老鹰捉小鸡,或者自己看看书。

这时,家长群里有点按耐不住了。打那以后,肉眼可见的是,申请提前把孩子接回家的家长越来越多。

“在学校放羊还不如接回来上个辅导班。现在学校没英语课,在外面上个英语班也是好的。”

个别家长直接向学校叫嚣:“我的孩子不能成为你们的试验品。”

现在的家长,怎么就这么见不得孩子玩呢?

仅就我身边来看,不少家长各种曲线救国,请老师多布置作业。老师碍于教育局审查,不方便硬性要求,只能把部分作业讲成是“建议”。但是到了家长那里,就成了要求孩子的令箭,该刷题刷题。一部分妈妈完全不能理解“双减”,依旧给孩子不停地买教辅书,依然在寻找各种校外培训的机会。孩子的压力一点儿没减少。

国家双减,父母硬要给孩子加戏。父母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夯实基础,避免上初中后掉队。实际上反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2、生活是育儿的道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家儿子今年升初一。我明显能感觉到长期只关注学校课本知识,强调“灌输”式教育,不停刷题的孩子,到了中学学习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这些课程,理解难度非常大,有的甚至完全没兴趣。

相比较而言,从小就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懂得在生活中探索求知,体会学习乐趣的孩子,才会在中学时期有着更大的成长潜力。

这里不得不提,双减之下,有这么一拨另类“鸡娃”妈妈,他们的育儿理念才是真正契合了国家“双减”所想引导的方向。

邻居小A妈妈是个企业高管。平日里工作并不轻松。但她的育娃模式,让我刮目相看。她把孩子的教育完全融入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说,她经常会邀请孩子帮自己做饭。利用理菜、洗菜的机会,引导孩子观察不同蔬菜的形态。看看哪些菜是可以漂在水面上的?认真观察食物的构造,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小A妈妈说,上次她带女儿研究西兰花。女儿竟然把放大镜、显微镜都搬出来了。最后确认,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颗粒,就是西兰花的花骨朵儿。

我听了佩服不已,果然生活就是育儿最好的道场!

谈到教育理念,她说,“我很少给孩子在外面报很多辅导班。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学科应试辅导上,会背离教育本来的意义。灌输式的教育,会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局限。真正的教育是要拓宽孩子的视野、思维,让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她还说,现在很多思维训练课、创新课的理念大体都是这些。其实这些理念放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效果会更好。比如,给孩子推荐一些讲自然科学的纪录片,小孩子会比较感兴趣。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看纪录片的时候做引导。

“你看小企鹅走路的时候,身子为什么往前倾呢?”

“还有,它们走路的时候,肚子好像一直在动,为什么呢?”

孩子可能会说,“是不是腿太短了,是不是企鹅太胖了?”

让孩子想一会儿,再带孩子揭开谜底。喔,原来是因为企鹅的腿有一节藏在肚子里,而且是弯着的。这是不是很神奇?这个时候,你让孩子学企鹅弯着腿走路的样子,她自然就能明白企鹅为什么走路的时候身子往前倾斜,而且肚子一直在动了。

你看,这是不是比简单地看企鹅在雪地里走路,或者直接告诉她企鹅走路是怎样的,要来得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我不得不感慨,这才是真正理解了国家“双减”意义的科学鸡娃方式啊。

国家双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换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培养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很多人都明白,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科技创新如何来?正是要培养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思考的能力。

推荐一套最近在高质量鸡娃妈妈群里广泛传播的,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书《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套书是由日本NHK教育电视台和神级绘本作家、插画家吉竹伸介共同打造的。

吉竹伸介的很多绘本都获过国际大奖,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日本NHK电视台的影响力更是不用说。她们出品的教育节目,几乎每个都是爆款,在日本家喻户晓。

《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套书共分三册,分别是“独具慧眼的观察”、“天马行空的假设”,“验证想法的实验”,一共为孩子们推荐了18种科学探索的方法。

观察篇,带领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观察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物,引发好奇心,找出隐藏于其中的“不可思议”,为孩子打开了另眼看世界的神奇角度;

假设篇,引导孩子根据观察到的细节和线索进行想象,做出推论;

实验篇,通过丰富有创意的举例和实验过程,让孩子尽情发挥所学,更有兴致面对实践和挑战。

我陪女儿认真读完整套书。总结了3大特别之处,与大家分享。

① 快速给家长和孩子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思维

三本书,从观察到猜想,再到实验,这正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一整套流程,也是科学家建立研究体系的必备流程。

给孩子做科学启蒙,这个很多家长都有意识。但做起来却常常步入误区。

有的家长一上来就给孩子讲科普知识,或者给孩子买一些充满结论性知识的科普书。比如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各种世界之最。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长的河有多少米?筷子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弯是因为光的折射……

但其实,科学不是一个定论,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边界。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正是让他们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思考,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突破边界。

② STEAM教育理念,多学科融合,打破知识边界

作为一套科学启蒙书,不仅融合了物理、生物、数学这些科学,还将语言能力和艺术设计融合进来,的确实现了STEAM的教育理念。

打破知识边界,跨学科学习,正是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未来社会也越来越看重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你会发现,近些年中高考也越来越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跨学科考题越来越多。

铁板、玻璃摸起来会比泡沫、木板更凉。可是,用温度计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温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这是个物理问题。

蚂蚁是怎么走路的?这是个生物问题。

给你一个鸡蛋,你会怎样表述它的特征呢?这是一个语言问题。

仔细观察任何一根玉米,你会发现每一根玉米棒上的玉米粒都是偶数。不信你就数数看。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至于这些问题,谜底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欢迎小朋友到书中去寻找吧。

③ 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植入方式

批判性思维,不是盲目地挑衅与反驳。相反,它令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永远保有一份质疑的心态,但坚持用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来寻找答案,

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专门开设课程学习。中国也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学家在不遗余力地推广”批判性思维“,认为这是创造、创新的动力源泉。

而这套书,从书名上就能够看出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诚意。

没有什么是一定理所当然的,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有可能还有另外的解读方式。这是不是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就像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纸杯。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去想,为什么杯子的上沿是卷起来的?为什么杯底不是紧贴着杯壁的下沿,而是有几毫米的差距?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套书还有一个高明之处。为了引导孩子思考,这套书提出了很多问题,但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最初我也有点不解。但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恰恰是编者的用心之处。一切皆可质疑,那为什么又要处处都给出明确的答案呢?让孩子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可思议,不是更有成就感吗?

如果非要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可能那个答案就会很抽象。孩子理解起来会很困难。这也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与思考的空间。即便孩子短时间之内不能理解,相信这个问题也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未来有一天定能开出梦想之花。

这一点,也是我建议家长在陪孩子读这套书时尤为要注意的。

卡尔.萨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郑永春博士和科普作家吴宝俊在推荐这套书时说,

去质疑那些平常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现其中的不可思议吧。人类正是这样认知世界的,科学的大厦也正是这样建设起来的。

我最近把这套书拿给读初一的儿子看,他觉得这一整套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对他现在学习生物,做生物实验非常有帮助。所以,这套科学启蒙书,5-12岁的孩子都可以读。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的育儿也能够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

  • 把科学学成艺术,英国小学这样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考

    提到科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停留在刻板的脑力活动以及天天和数据打照面上.但其实科学教育也可以和艺术.音乐一样丰富. 英国科学联合组织首脑凯瑟琳在一次采访中就提出:"大众对科学的这种固有思 ...

  • 河南大学一老师两年里和自己孩子一起做了120个科学实验,这是怎么啦?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不喜欢科学课?为什么很多孩子科学就是学不进去?为什么很多孩子的合作意识.安全意识都很差?为什么我们全民的科学素养还很低?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与科学有关的工作? 这些也 ...

  • 思维训练课程

    课程的必要性 家长和教育专家越来越意识到单一的技能培训只能对孩子的升学考试有所帮助,但对孩子的未来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却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能否有对孩子的综合能力进行整体提高的一种教育模式逐步被家 ...

  • 猿辅导探索STEAM:南瓜科学用AI课撬动用户需求

    南瓜科学课程将科学产品化,屏幕内外相结合,屏幕内是基于生活场景和趣味故事引入知识点,屏幕外是小朋友们自主探究实验. 来源|多知网 文|王上  图片来源|Unsplash 一个小孩头戴着护目镜,手戴塑料 ...

  • 2018读书情况统计

    去年就比较懒了,今年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买书和获赠的书,大致在60本到70本之间,还有散书什么的,就都不记了.勉强打起精神统计了标过的书--纯属个人判断,不做推荐.2018还剩几天就过去了,不想去突击读 ...

  • 穿露肩装 才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服饰前沿"关注我们 今天是母亲节, 祝所有妈妈平安快乐,健康顺利.在外多年,跟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想回家.但老妈也在外奋斗,回到家没有她,对我而言意义不大,每年就分外期待春节.看到一百多岁 ...

  • 这才是面包车的正确打开方式,瑞典沃尔沃L3314

    上世纪50年代初,瑞典军队提出了建造多功能车的要求,沃尔沃受命进行研发,到1959年时,沃尔沃开始向军队交付了一款名为L2304的汽车,该车型产量仅为90,随后又在该型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于是便有了 ...

  • 电影《急先锋》将上映,这才是成龙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年有点难过,不过过着过着,9月也已经快到底了,很快就是十一加中秋节的8天长假,在一切慢慢恢复之后,大家等了大半年的春节档电影,也将在国庆档跟观众见面了,而这其中,有一部电影是我比较期待的,那就 ...

  • 《沙海》里的黎簇才是吴磊正确打开方式,《阿修罗》可以翻篇了!

    最近追的电视剧有点多有点杂,要说到最喜欢的,应该就是<沙海>了. 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电视剧比较耐人寻味,看完一集之后,会不自觉的想接着看下一集,说的这里,很想吐槽下这部剧的播放节奏,实在有够 ...

  • 《飞虎之潜行极战》“鬼头朗”上线,这才是黄宗泽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不小心,都刷完了最新5集<飞虎之潜行极战>,严格来讲是4集,因为18集之前就看过了-- 17集的最后,整部剧算是进入了主题,黄宗泽饰演的飞虎队员高家朗,潜行去当了卧底,恩,也就是跟着他老 ...

  • 原来,客家话才是宋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中国文化当中,唐诗宋词肯定是大家最喜爱的. 小时候,老师教唐诗宋词的时候告诉我们,它们都是非常讲究韵律的一种文字.简单来说,在规定的每句结尾, 那个字你得押韵,不押韵那就是出圈,是错误的. 可如果你 ...

  • 西装配“内衣” 才是高级性感的打开方式, 李沁杨幂早就穿上了

    夏天少不了秀秀身材.玩点小性感的穿搭方式,但清爽感的穿搭也很容易踩入艳俗的雷区.如果认为小性感只是更多的露出皮肤,十有八九会穿出性感的俗气又显廉价,而且太清凉的衣服也更挑身材.夏天西装配"内 ...

  • 她靠偷拍屡获摄影大奖,这才是手机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类似于中巴.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数以千万计的人群,汇入罐头般的车厢,完成一段旅程后,又匆匆散没于人海中. 这些交通工具在提供运输服务的同时,将不同乘客汇 ...

  • 徐璐画烟熏妆穿皮衣,朋克风原来才是她的正确打开方式!

    徐璐其实出道这么久也一直在大家面前都是傻白甜的形象,甚至这两年演的戏中角色也常常都是偏向单纯可爱的善良女孩.但其实最近徐璐现身意大利参加某活动时,就突然摇身一变,一身黑色的穿搭,似乎走起了朋克风.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