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带你了解国学 9696播放 01:06

国学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共3个含义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 学术期刊
  •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编著的图书
收起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中文名国学

外文名Chinese national learning

又名中国学、汉学

类别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范围涵盖各朝各代的各类文化学术

基本定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名由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之学

相关典籍周易、尚书、周礼

更多

基本概念

国学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 中华文化与 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 哲学、 史学、宗教学、 文学、 礼俗学、考据学、 伦理学以及 中医学、 农学、 术数、 地理、 政治、 经济及 书画、 音乐、 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 魏源等人为了与 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 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 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 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 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 道家与 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 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 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 名家、 墨家、 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1][2]

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

国学 《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 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 中都国子学,后改为 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3]国子监设有 礼、 乐、 律、 射、 御、 书、 数等教学科目。

国学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 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 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 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 小学”“ 经学”“ 史学”“ 诸子”“ 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 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 国故”“ 国粹”的种种论述。[4]自 “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涵义解读

国学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 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 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 历史、 思想、 哲学、 地理、 政治、 经济乃至 书画、 音乐、 易学、 术数、 医学、 星相、 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 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 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 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2]

参考资料

  • [1]国学定义大家观
  • [2]宋定国:国学纵横
  • [3]【北京】国子监
  • [4]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 [5]学者:国学≠儒学,应是国家之学
  • [6]“国学”并非儒学一家
  • [7]国学览胜
  • [8]宋定国:《国学览胜》
  • [9]宋定国:《国学纵横》
  • [10]宋定国:《国学探疑》
  • [11]何为“国学”
  • [12]刘师培:独树一帜的教科书编撰者
  • [13]让国学真正热起来
  • [14]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