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韩彦” | 抗日英雄卢书英 | 作者:卢化南/卢耀庭
相关推荐
-
马本斋想了一个妙计,让日军叫苦不迭,都怪自己太矮了
1940年春,抗日名将马本斋带领部队冲过沧石公路,到达河北深县,要在这里开展游击战. 深县是一个交通咽喉地带,马本斋的到来,让当地的日伪军非常惶恐不安,于是就发动了针对马本斋的清剿. 在抗战时期,华北 ...
-
你以为这是抗日神剧,不,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抗日战斗英雄的故事
1939年的一天,在山西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两个日本兵和四个民夫带着一挺日本造的歪把子机枪和两箱子弹,来找基干游击大队大队长樊金堂.据那两个日本兵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讲,机枪和子弹是送给樊金堂的,并 ...
-
纪念抗战80周年诗歌朗诵会,海派诗人社获奖作品展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杨浦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杨浦区文化局.杨浦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杨浦区文化馆承办的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诗歌朗诵会于7月20日14:30在杨浦区文化馆报告厅举行. ...
-
八路军俘虏10余日军,却出意外:村民恨之入骨,打死6个
[首长专用酒] 精选长期贮藏的优质基酒 具有窖香浓郁.绵柔甘冽 香味舒适.回味悠长 首选的优质好酒! 点击下方购买 作者:峻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1939年夏,杨成 ...
-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炮楼为何会让八路军吃尽苦头?最后如何解决的
炮楼,相信经常观看抗战片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种日军为了对付活跃在敌后的游击队而专门建造的军事设施. 炮楼没有炮,驻守的人不多,绝大多数只有日本人的一个小分队,十几条步枪外加一挺机枪,一部分会配上掷弹 ...
-
日军炮楼上的探照灯如何获取电源?是自己发电还是城市供电
近年我国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雷爆了许多观众的三观和智商,可偏偏就是有人爱看,市场还是很火爆的.不过神剧虽雷,却也不是任何剧情都是夸张的,例如日军炮楼上一般都会安装探照灯,明晃晃的灯光使得中国战士在夜间 ...
-
广州的这个地方,曾是抗日秘密据点
颐养院建于20世纪20年代,广州著名的药商梁培基与当时的名医吉帆.广东省警察厅厅长魏邦平等知名人士集资80万元(梁培基出资60万元)合资建立.颐养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模仿北京颐和园的景观兴建,取颐养 ...
-
1943年11月,陈毅要去延安参加中共七...
1943年11月,陈毅要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而承担护送任务的正是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 这次短暂的相处,让陈毅对铁道游击队大为称赞.出门不仅有伪军开道,临走更是有日军鸣枪送别. 陈毅当时的职务的是新四 ...
-
抗战中的父亲
抗战中的父亲 我的父亲王宝春(1907--1984)中等个头儿,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起来十分精神.他为人诚实.处事灵活,既是一个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又是一个会烧菜做饭的& ...
-
“红色韩彦” 征文 | 饮马潭记 | 作者:卢施君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七孔窑岭阻击战 | 作者:卢化南 /卢耀庭
1940年农历4月26日(小麦快熟时),一支趁夜色掩护,从王屋山中下来,开赴洛阳方向去的中国军队,途径王屋山区时,被大店日本据点的日军发现,即调日军支山队(当地人的称呼)一千多人,由龟田太君率领尾追而 ...
-
“红色韩彦” 征文 | 忆家乡韩彦 | 作者:卢乃红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七孔窑岭记 | 作者:卢施君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石窑岭记 | 作者:卢施君
石窑岭在桌状岭南边,是一座东西走向的砾石山岭,因其岭上有两个石洞,很像农家的小窑洞,人称小石窑,石窑岭也因此出了名.位于石窑岭西边"十字路"口东坡上的叫前小石窑,位于石窑洼北面砾岩 ...
-
“红色韩彦” 征文 | 韩彦村的放牛娃 | 作者:卢乃红
我的老家韩彦村,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到了夏天,山坡上青草旺盛,山沟里潺潺流水,是我们小时候放牛的好地方. 买牛 七十年代末,韩彦村的人都还没有外出打工,也没有住进城里,整天都在家 ...
-
红色博野▪从英雄到裁缝丨作者:王淑英
从英雄到裁缝 我们到博野县城西边一家养老院采访田改玲老人.她会裁剪会缝纫,经常帮助老人们做衣裳.提起她,人们讲的更多的是抗战时期她在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田改玲,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博野县西田村.她爹叫 ...
-
“红色韩彦” 征文 | 一位古稀老人的初心 | 作者:陈立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韩彦” 征文 | 在韩彦村 | 作者:陈同枫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