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明朝末年官僚政治集团)

带你了解东林党5879播放01:02
东林党
历史背景
面临这种国事日非的形势,一些知识分子发出了关心国事、改革弊政的呼声。
成立起因
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顾宪成因争立皇太子事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习称阁臣),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竟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好在无锡有一所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顾宪成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在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了这所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2]
学派兴起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一部分在朝任职的正直官员,也同东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那时所谓的“党”,不同于近代的政党,既没有固定的章程,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是指政治见解大致相同、在政治活动中经常结合在一起的一批人。[2]
参考资料
- [1]明朝灭亡的真相:战役篇
- [2]明史·顾宪成传
- [3]明儒学案:高攀龙
- [4]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 [5]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
- [6]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五百
- [7]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八
- [8]明史卷二十二熹宗本纪
- [9]国史十六讲14、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 [10]明史卷二百三十二李三才列传
- [11]谁搞亡了明朝?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