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出众的宣州知州张耒

(0)

相关推荐

  • 苏东坡诗文黄州地名文化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 ...

  • 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

    在乌台诗案案发之前,苏轼没有做过大官,最大也就是一名知州.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改革与保守两派激烈斗争的年代.那时,他还在湖州当知州,算不上政坛风云人物,也不是改革与保守之争的关键所在.一个在外任中. ...

  • 刘晏有材将大用,豫章楼上急飞觞。

    刘晏有材将大用,豫章楼上急飞觞. 出处:北宋章衡诗<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 北宋    章衡 雅留威爱在南昌,又拜新恩指旧棠. 一节帝颁严使旆,十州人喜拥壶浆. 彯缨自结凝旒眷, ...

  • 莫砺锋 | 每到平山忆醉翁 ——简论苏轼与扬州平山堂

    文:莫砺锋 一 平山堂是扬州的名胜,苏东坡的"每到平山忆醉翁"(<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相传东坡曾经十到扬州①,事实上他曾十二次到扬,那么他一共几次到 ...

  • 忠君为国的宋代宣州知州吕好问

    第414期 忠君为国的宋代宣州知州吕好问 兰  天 吕好问(1064-1131),字舜徒,为吕公著之孙,吕希哲之子,出身官宦之家,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初被封东莱郡侯,以荫补官.宋钦宗时(1126 ...

  •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三)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 兰天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1期 (本文由作者特别授权本公众号独家发表,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第三章   宣州知州的群体作为与类型研究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宋代宣州知 ...

  •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二)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 兰天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0期 (本文由作者特别授权本公众号独家发表,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第二章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分析 知州始为地方长官的政治制度,起源于唐末 ...

  •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一)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 兰  天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19期 (本文由作者特别授权本公众号独家发表,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第一章 宋代宣州概况及知州概述 在展开具体的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 ...

  • 【摘要】张爱云: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

    壹    引言 宣州吴语的声调系统很复杂.从调类数来看,最多的方言点有7个调,最少的方言点只有3个调.调类分合关系更复杂.本文在前辈时贤的语料基础上,对宣州吴语38个方言点(语料来源见原文)古上声进行 ...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 ...

  •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宣城移民系列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焦 正 达 微信版第936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文明的渊薮,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外迁极多,全国各地都有河南人或河南籍人后裔. 河南 ...

  • 《题宣州开元寺》杜牧 |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题宣州开元寺 杜牧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

  • 安徽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

    芜湖4月30日电 (记者 张强 张俊)安徽芜湖宣州机场30日正式通航. 芜湖宣州机场是芜湖宣城两市共同参与出资建设的4C级民用运输机场,是中国"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也是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