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设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国策?
相关推荐
-
北大教授赵冬梅:王安石变法将皇权从无形的笼子里放出来了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 在王安石和神宗的时代,王安石开创了一种鼓励高效推行圣意.迎合圣意的这样一种政治风气.同时建设了一支不鼓励独立思考的.非常善于执行的.高度工具化的官僚队伍.这支官僚队伍 ...
-
西夏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放眼中华五千年历史,西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神秘国度,因为当年蒙古攻灭西夏后,这个国家便好像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一般,不见半点踪影.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曾多次提到西夏--高手云集的西 ...
-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思想超前还是酷政?又是如何搞垮北宋政治的?
我们中国人对那些有才华的人往往高看一眼,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用时下时髦的话说:他们又有什么坏心眼呢? 但是在北宋末年,偏偏是这些文人骚客引发了朋党之争,最终导致北宋政府的政治撕裂,这种撕裂比我们现在看 ...
-
宋朝祖制不杀士大夫?这是谎言,看两位祖宗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行为就知道了
喜欢宋朝的朋友们大概都知道,这个朝代有个特点,就是主导权力和舆论的文官集团一直在鼓吹不杀士大夫及文官,并美其名曰"祖制",从宋朝立国三百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不杀士大夫及文官这个政策 ...
-
讲座 | 陈振濂: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一)
讲座 | 陈振濂: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一)
-
《富春山居图》:文人士大夫隐逸的人生境界
这些年,常有人问我,某张画是真是假?画得好不好?值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画的经济价值,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观画,最根本的就是审美问题,也是大众最直接最需要去了解的问题.欣赏画是简单的事情, ...
-
“文”、“艺”的对立,一方面是现代学科划分的结果,尤其语言文学的学科性质关注的是文本形式和语言特征;另一方面是古典文学重文轻艺的传统,文学创作者普遍是社会地位较高的文人士大夫,而音乐或艺术从业者主要是
诗词曲辨体的文艺融通与史论重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2021-05-28 09:39作者:李飞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内容提要:诗词曲辨体的格律.歌唱与曲调等标准,反映 ...
-
宋朝最伟大的文人,不是苏轼,不是朱熹,而是他
说起宋朝的文人,我们即使再不了解都能说几个,苏轼.柳永.辛弃疾.陆游等等.可以说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造诣都是非常的高,但是要说伟大的话,就只有一个人能称得上了.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知 ...
-
宋朝一落魄文人,除夕写下一首经典词作,字字让人落泪
除夕,又被称为大年夜,家人聚在一起聊家常,甚至整夜不眠,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也就是所谓的守岁.古人留下许多关于除夕的诗词,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炮竹声中感受 ...
-
宋朝最毒舌的文人,直接当面讽刺宦官:你到底有没有胡须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著名文人层出不穷,有宋一朝都为之不绝.此外,宋朝又是一个极为开明的时代,不杀上书言事的士大夫,也不对文人大兴文字狱.因此,不仅产生了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李清照.欧阳修这样的 ...
-
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名家画红樱桃
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名家画红樱桃 一点书画2021-05-11 06:44:10 齐白石 女儿口色 樱桃玲珑剔透,一触仿佛就要流出汁水来.古朴素雅的瓷盘隐隐反射着光,一映,樱桃越发珠圆玉 ...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文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原文即<万言书>的'原文.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