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咸阳赞

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谓之咸阳。渭河穿城而过,奔流不息。滋润八百里秦川沃土,哺育蓝田半坡先民,映照出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渭水泱泱,伴中华五千年历史沧桑。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成就二帝炎黄;周傍渭水定鼎;秦以渭水贯都,完成统一大业,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倚罗。汉刘邦奠基长安,渭水激荡秦汉雄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唐盛世之风伴渭水流淌,三千年间无数吟咏诗文,谱写雄奇壮丽华章。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风云际会;时代高歌猛进,改革风起云涌;科技一日千里,文教硕果累累。西部开发号角嘹亮,咸阳腾飞世人瞩目。丝绸之路通欧亚,高铁纵横贯南北。城市高楼栉比鳞次,农村新区星罗棋布。以渭河主脉为基调承启历史,重现渭水贯都、横桥南渡、秦汉映月、泾渭分明等大地景观。滨水新城何所在?一曲渭河唱西咸,古韵新曲动心弦,继往开来逢盛世。咸阳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大西安区域新格局,成为文明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发展充满活力的魅力城市。渭水长流不息,咸阳文明源远流长!

(0)

相关推荐

  • 与渭河对吟

    与渭河对吟 我们并不陌生 我曾住在泾河的上游 你是渭水的上游和源头 我千里的跋涉 始终是自己的隐秘 立冬之际,我急如星火的奔赴 我想和你促膝交谈 谈及我的隐秘 谈及秋天,谈及没落的家族史 谈及我的念想 ...

  • 第10章 《石鼓文》的释文(5)

    如何理解此篇诗文,千余年来争论不休.原因是有缺字,刻石年代有争,背景各异,加之对雍州.陈仓地理不熟,结论与实地及诗文相悖.从诗文内容看,此诗文作者是立足于"渭之会",即当今魏家崖的 ...

  • 关中各地的古八景

    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喜欢把各地的著名景观称为"八景".比如北京的"燕京八景",湖南的"潇湘八景","敦煌八景"." ...

  • 【甘肃武山】诗歌| 渭河落日 |王元德

    渭河落日 文/渭水清池荷花 冰封了渭水的两边 好似镜框镶了银圈 一河碧水悠悠慢步 拖着夕阳的余辉 洒下一路卵石乱滩 流走去年烦恼 明天又流出新的一年 山卯上的半个太阳 困乏了躺在天际 柿红色的晚霞 在 ...

  • ​草根摄影--花漾故都初夏来 ,看看咸阳多妖娆

    花漾故都初夏来 看看咸阳多妖娆 --草根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的咸阳湖畔,游人如织,湖岸花开,缤纷绚丽. 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绽放,在明亮的阳光下欢笑着,各自施展妩媚与妖娆的魅力,牵引着你的视线,诱惑着你的 ...

  • 鹧鸪天,赞咸阳

    六朝古都莽塬长, 一条渭河涌黄浪. 咸阳湖澈轻波粼, 逢春两岸柳丝扬. 樱花繁,国色香, 临夏百果弯枝梁. 金秋水边看鸭欢, 隆冬苇絮鸟做房.

  • 高考仅剩29天!爸妈,我要是考砸了怎么办? 这个回答获赞无数!

    小简老师说 距离2021年高考仅剩29天! 如果你想放弃,想一想你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高考最后1个多月,是考生最煎熬,最重要的1个月. 很多考生会觉得分数已定,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高考万一考砸了该怎 ...

  • 谭松韵确定不是00后吗?剪了短发穿蓝T恤走机场,气质我给100个赞

    转眼之间,气温越来越高,来到了夏天之后,越来越多的小仙女也开始穿上了清爽的夏装,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t恤,这件单品也能够让你的造型变得更加清新,而且款式丰富.谭松韵确定不是00后吗?剪了短发穿蓝T恤走机 ...

  • 语文老师大赞:将这50个漂亮句子插入作文,谁都忍不住给高分!

    ▼ 语文是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要重点学习的科目,学好小学语文也能为初高中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注重基础与积累的学科,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对字词句的积累,而只有巧妙的将字和词结合 ...

  • 超赞!Excel工作表级别的4个批量操作,sheet再多也不愁!

     今天 小可和大家分享几个高效.批量处理的办公必备的实用技能! 1 批量插入上百个工作表 快速创建工作边有妙招,只需点击工作表左下方的符号▶即可. 最多可快速跳到sheet100哦~ 当然,这样点只适 ...

  • 【诗词歌赋】贾改凤‖五原老年大学赞

    作者简介 贾改凤,女,1966年出生于五原,中共党员,毕业于巴盟师范.五原第二小学退休教师. 诗词歌赋 五原老年大学赞 贾改凤 巍巍阴山南端, 滔滔黄河北岸, 夕阳辉映着五原古城. 这里歌声荡漾: 这 ...

  • [赞]高考数学,掌握技巧竟如此重要!

    [赞]高考数学,掌握技巧竟如此重要!

  • 此皇后比武则天还胆大,民间说她不知廉耻,史学家赞她千古第一后!

    一.虽未生育,却反而得福 公元456年,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南边是刘裕建立的宋,北面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当然在这一年,无论刘裕还是拓跋珪都已去世了.但南北朝对峙却似乎没有改观的迹象. 如今的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