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团队揭示水稻主根发育调控新机制
相关推荐
-
科研 | 南京林业大学:杨树不定根形成和发育中涉及的长非编码RNA的鉴定和表征(国人佳作)
编译:凉风月,编辑:十九.江舜尧.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导读不定根对重要经济木本植物的无性繁殖至关重要.深入理解促进或阻碍生根的遗传和生理机制可以提高树木成功商业化应用的潜力.长非编码RNA(lnc ...
-
高分综述 | TRENDS PLANT SCI: 小RNA与植物激素之间的新联系
编译:秦时明月,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小RNA (sRNA)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miRNA和siRNA.sRNA主要通过DNA甲基化.mRNA剪切或通过转录后 ...
-
科研 | 国人一区佳作:全面介绍MicroRNA及其在植物-环境互作中的调控作用
编译:小鹿同学,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MicroRNA(miRNA)是在植物和动物中丰富的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植物miRNA的形成涉及到miRNA基因的转 ...
-
Plant J:福建农林许卫锋教授在G蛋白γ亚基qPE9-1参与根系伸长对磷的吸收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而水稻G蛋白γ亚基qPE9-1在低磷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LP条件下,qPE9-1基因在水稻根系中表达显著.携带qPE9-1等位基因的水稻品种对LP的主根响应高于携 ...
-
动物肥胖基因也能让植物“变胖”?中美科学家成功使水稻、马铃薯增产3倍
撰文:ZS 编审:王新凯 排版:李维思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获取食物.今天,生活富足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很多人基本的食物需求都无法被满足,吃不饱穿不暖的场景. 而随着 ...
-
Plant Physiol|山东大学生科院周传恩团队揭示LMI1通过生长素转运基因SM1调控叶片边缘发育
植物叶片已经进化成不同的形状,后期分生组织识别1(LMI1)及其编码同源结构域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的同源基因被认为是植物叶片发育调控的进化热点.然而,LMI1介导的叶片形状形成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Mt ...
-
EMBO reports: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团队揭示p53通过转录调控SQLE抑制胆固醇合成和肿瘤生长
胆固醇对膜生物发生.细胞增殖和分化至关重要.胆固醇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仍在积极研究中.在这里,我们表明,在正常的甾醇条件下,p53以SREBP2非依赖性的方式直接抑制SQLE的表达,S ...
-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邓晓建/孙昌辉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储成才共同揭示水稻生物钟组件参与调控光周...
2021年3月19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邓晓建研究员和孙昌辉副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以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储成才为共同通讯 ...
-
The Crop Journal|四川农大王文明团队揭示水稻miR171b–SCL6 IIs模块控制稻瘟病抗性、产量和开花
微小 rna (microrna)是植物发育和多种胁迫反应的调节因子.这里我们证明水稻 miR171b-SCL6-IIs 模块调节稻瘟病抗性.产量和开花之间的平衡. 过表达 miR171b 的水稻植株 ...
-
Mol Plant|钱前实验室与合作者在OsAUX3调控水稻粒长和粒重的分子通路中取得新进展
A Novel miR167a-OsARF6-OsAUX3 Module Regulates Grain Length and Weight in Rice10.1016/j.molp.2021.06 ...
-
Cell Reports | 种康院士团队揭示水稻耐寒性调控新机制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而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 ...
-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团队揭示水稻种子内生菌抗病新功能 | 热心肠日报
Nature Plants [IF:13.256] Bacterial seed endophyte shapes disease resistance in rice 细菌种子内生菌塑造了水稻的抗病 ...
-
Nature Plants | 海南大学罗杰团队揭示水稻单环二萜基因簇自然变异的生化基础及其在水稻抗...
2020年12月07日,海南大学罗杰教授团队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Selection of a subspecies-specific diterpene gene cl ...
-
中科院团队揭示水稻免疫新路径,或可同时实现作物抗病、高产
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目前具有抗病性状的水稻往往在产量上表现较差,这二者之间尚需更好的平衡.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通过对水稻 Ca2+ ...
-
Mol Plant | 王国梁/宁约瑟团队揭示水稻抗稻瘟病调控新机制
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生产上防控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目前已经鉴定和克隆的稻瘟病抗病基因绝大多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