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主任工作做到学生“心”上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人格的人。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所以,要了解学生,管理好班级,首先要尊重并相信学生,从不同侧面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心理,在工作中融入心理教育。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自我陶冶

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家长十分看重孩子,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让孩子在生活上受一丝委屈,养成了孩子一系列不良习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缺少责任心和义务感。作为班主任,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感受爱,并把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传播出去。比如在开学第一周里我就毫不避讳的告诉他们“我爱你们,老师爱你们,校长爱你们”。在亲情方面,放假回家时教导他们回家第一句话应该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我想死你们了”。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在放假期间学生必须做 5 件有意义的事的工作,我要求学生买了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送给自己的父母并和父母一起观看书中赠送的光盘,在沐浴亲情的同时使学生和家长接受最新的教育思想。在友情方面,强调同学间的互助互爱,积极建设班级文化,让同学之间始终存在浓浓的爱意,让他们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给予爱。比如班级的班训定为“朝钊暮慕夕惜”,就是为了时刻提醒大家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必须珍惜这种缘分,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作为教理科的班主任,较难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而且不太会和学生聊天,我的对策是经常和学生进行书面交流,传传小纸条之类,这种方式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而我对学生的答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教育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在刚开学的一次总结中,班上一位同学为了宿舍纪律着想帮我出了这样一个主意:把那些爱说话的人都调到同一个宿舍里面去,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说,多扣上一些分,他们就不会再违犯纪律了。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和我自身的教育思想完全是背离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幸的是这个出主意的人恰恰是班长。我在思考成熟了以后写了张纸条给他。首先我肯定了他为班级出谋献策的积极性,这也是成为一个好班长的基本素质,再直截了当地指出他这种想法的错误。我告诉他,这样做等于是还没有伸出救援之手就放弃了他们,作为一班之长用这种思路去带领班级是不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这样会让班级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后来又经过多次的交流,纠正了他的一些观念,使他在班级工作中如鱼得水,成为一个称职的班长。

另外一种方式便是通过 QQ 和学生交流,在网络上学生是比较放得开,一些比较隐私的东西和他们深藏内心的事情都有可能在这里向你吐露。

二、把学习看做一种享受,使学生学会自我提高

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一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高一年级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方面都不适应,整天呆在学校,但是又不愿意学习,或者说不知道学什么,时间长了,就开始害怕学习。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应及时给予疏导,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

首先,你是把学习看成老虎躲着走,还是把它当作绵羊牵着走?应树立不怕困难的决心。其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给老板打工,而是自己做老板,种自己的责任田。第三,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要把奋斗目标定得过高,应降低要求,和自己的过去比不断进步就是你在努力,正确地看待自己,考上大学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为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想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并写下挑战书,期末考试以后看输赢。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同时我又组织学生召开关于如何对待生活和学习的班会,这样强化学生享受人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对待学习,学会自我提高。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班会是在开学时,主要是和学生谈心,谈我自己的故事。此次班会课上我教导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微笑面对每一天”,每天早晨起床告诉自己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今天心情真好”,教导他们面对困难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很多学生接受了我的说法,有一些人把这句话写成小字条贴在桌子上,为了起到强化的作用,我还配合这句话的含义做了一幅图案作为班级的吉祥物贴在教室里。第二个较重要的班会是在临近期末,主题是“理解、支持、赞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互相理解是多么的重要,人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在成功的时候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赞美。班会课效果很好,学生们对主题的理解很到位、很深刻。

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学会自我控制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的男生,情绪不太稳定,用他们的话说是“一时性急”、“哥们义气”、“不能吃亏”、“不能丢面子”,本不是什么大事,却对人不依不饶,甚至打架。其实这属于学生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打完架以后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是别人多么不好,别人如果不怎么怎么做,我就没事了。找很多客观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不承认或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过程中,我采取“换位思考法”,假如你们俩换位,你是受害者,你该怎么办?同时,多找学生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骂学生或体罚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接受批评意见。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受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就能分清是非,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学生。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应以一颗慈爱的心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我们诚恳的帮助和耐心的教导下,不断进步,学会自我控制,走向成熟。

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如打架、骂人、作业不按时完成等,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先和学生聊一聊,在谈话中通过我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的去写检讨,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使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这样做的利和弊。这样做也有利于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成为学生“新我”与“旧我”的斗争,这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法。

在我们班里我把检讨书叫做说明书,要求学生以纪实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的错误,然后以第三人称 ( 即从局外人的角度 ) 对此事进行评论,以起到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对犯错的学生小小的处罚是需要的。我并不采取罚扫地一类的办法,而是给惩罚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陶冶情操活动。利用早上和下午课前的十分钟让犯错误的同学表演一些小节目,每天的节目内容是规定好了的,需要学生事先进行一下简单的准备。这样既起到了一定的惩罚作用又对学生自身有一定的益处。

四、教会学生自我总结,及时回头看,做到自我完善

学生的成长道路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应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人,发现偏离轨道的学生,及时把他们拉回来。面对六十多个幼稚单纯的孩子,仅凭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检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因此我主张学生定期进行自我总结,检查自己这一阶段的所作所为,自评功过。对其可以发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其过失进行含蓄的批评指导,对功过不明显的同学给予激励,希望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把它发扬光大。对较大过错的学生,让他和周围同学相比较,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不足,使其“心有所动”而又不过分难堪,一切尽在不言中。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大家心中都在极力寻找自身短处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无形中又学会了自我完善。

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学生 A 入学成绩还过得去,但是期中考试成绩超级差,通过平时的观察,我知道他是一个比较要强,同时学习也比较努力的学生,通过考后的聊天我鼓励他继续努力,但是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发给他学习刻苦奖,时不时在班上表扬他一下,把他树为学习典型,不断地激励他,最后他在期末考一次前进了 100 多名 ( 全年级 ) 。另一个学生 B ,入学成绩很差,而且从侧面我了解到此学生在初中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和社会上的人员混在一起,但是我又发现她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对班集体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于是我又把她树为班上热爱班级的典型,让她觉得自己是班集体重要的一员,为了班级的荣誉她可以付出许多。遗憾的是由于她的基础太差,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大的进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班主任工作恰恰就是这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促使他们克服自身弱点,实现自身价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管理自我,健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