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雀赋》释读

洛阳市孟津区班超纪念馆

《大雀赋》释读
大雀赋是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撰写的一篇文学作品。
当时,班昭的哥哥班超在西域因为战功卓著被朝廷封为定远侯,邑千户,“荐功祖庙,勒勋后世”。班超在西域发现一种大雀,推测当时所谓的“大雀”应该是一种类似孔雀的鸟,这种鸟毛色斑斓,五彩备举。班超得到大雀后非常高兴,就为大雀专门制作了笼子,带回京城洛阳献给了皇帝。
一说大雀指鸵鸟。《汉书·西域传赞》:“鉅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班超得到的大雀是不是指鸵鸟?答案应该不是鸵鸟,因为这种大雀比鸵鸟要美丽,班昭把大雀比喻为凤凰。
皇帝得到大雀后非常高兴,诏令“大家”写一篇《大雀赋》来记载这件事。“大家”就是班超的妹妹班昭,班昭为什么称“大家”呢?原来,班昭称“大家”不是自诩,而是当时朝野对班昭的尊称。
当时,班超、班昭兄妹一武一文,在朝野声誉如日中天。班昭续撰《汉书·八表》及《汉书·天文志》成书,并著有《女诫》七篇等著作。班昭以深厚的经史和文学功力,博得东汉当时朝野文坛的赞叹。班昭不断受皇帝托请,经常出入皇室宫廷给皇后、嫔妃们授课。因为班昭的丈夫姓曹,时人尊称她为:“曹大家”、“曹大姑”,简称为“大家”。
班昭撰写的《大雀赋》全文如下:“嘉大雀之所集,生昆仑之灵丘。同小名而大异,乃凤皇之匹畴。怀有德而归义,故翔万里而来游。集帝庭而止息,乐和气而优游。上下协而相亲,听《雅》《颂》之雍雍。自东西与南北,咸思服而来同。”
《大雀赋》释文大略如下:美丽的大雀,生在昆仑山瑶台仙景。她们的名字虽小,但她们和凤凰是同类啊!她们的美德是不懈追求归化于仁义,所以她们飞翔万里来到大汉皇帝的身边。她们在皇宫的庭院中悠闲自得,感受着天下的和平盛景。如今天下太平,朝野上下同心协力,相爱相亲,耳旁似乎萦回着周礼初始制定的《雅》《颂》之乐,这是龙和凤凰出现时的盛世啊!”
班昭以上的《大雀赋》字数不多,全文不足一百个字,但字字珠玑,代表了大汉雄风,这是班昭超越了文学家、史学家,特别是超越了政治家远见卓识的局限,是汉代诗赋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伟大启示超越了楚辞和屈原。
汉赋中例如的司马相如上林苑赋、张衡的东都赋之类多矣,从政治角度讲,没有一篇能超越《大雀赋》的,这就是班昭之所以集政治、历史、文学于一身,超越常人的见识与水平。班昭政治高度的不同凡向,确实千古难遇。
中华文化讲求一个“和”字,清代雍正年间北京建有雍和宫,“雍和”就是中华文化追求的终极目的。
《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中国人民都得到实惠,让世界上东西南北所有国家和人民都能夠和平发展。中国人的这种和平共赢理念一以贯之,在班昭的《大雀赋》中得到了充分诠释。
曹大家太伟大了,她的《大雀赋》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
曹大家作《大雀赋》一千多年后,宋代的黄庭坚作《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黄庭坚无限感慨地在诗中说:“ 诗题怨鹤与惊猿,一幅溪藤照麝烟。闻道省郎方结绶,可容名士乞归田。严安召见天嗟晚,贾谊归来席更前。何况班家有超固,应封定远勒燕然。”
注:《大雀赋》见《艺文类聚·九十二》,又见《御览·九百二十二》引《曹大家集》,集中作《大雀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