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两儿子5千亿产业,怕他们吃光老本,又建一栋大楼年收租50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岳母刺字,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不会变。普通人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家财万贯的富豪呢?而对富二代来说,一切得来的如此容易,即使得到良好的教育和优质的环境,也有多数人沉迷享乐,少有成材。

就连风光一生的香港第二富豪李兆基也不忍将打拼一辈子的事业交予儿子挥霍,最后化为乌有,因此将公司的业务转向了一个成熟保险的行业—房屋租赁,以保证后代衣食无忧,将家族企业延续下去。

奋斗之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香港更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全亚洲最富裕的地区,命运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无数有志向有梦想的年轻人看准机会,把握时代的浪潮,从无名小卒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创造了无数商业传奇,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四叔”李兆基。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富裕家庭,排行第四,从小就接受当时赫赫有名的教授的教导,年仅6岁的他也被父亲安排在自家的金店,从底层开始学习如何做生意。善于思考,富有经商天赋的李兆基很快就成为了父亲的左膀右臂,年幼的学习为李兆基后来的奋斗打下基础。

20岁的李兆基意气风发,对家族生意了如指掌,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李兆基过于年轻,不能胜任家族生意,于是李兆基揣着1000元来到香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香港闯出一条路来。

从小接触金银行业的李兆基并没有选择自己从小最擅长的行业,他坦言无论什么货币都可能随着政治的变迁而贬值,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目光长远的李兆基来到香港后没多久就发现未来香港的地产行业会飞速发展,于是与几位好友合开永业公司,打算在房地产行业大展拳脚。深谙香港实情的他提出分期支付,分层出售的新方案,打破原有的格局,为香港房地产注入新的活力,出售的楼盘很快就一抢而空。

此后的公司越做越大,生意蒸蒸日上,不仅在房地产行业大展拳脚,更在基建、能源等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成了香港房地产鼎鼎有名的“四叔”。两年前退休时,90岁的李兆基更是超越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公司市值达到5000亿。

后继无人

纵观李兆基的一生,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到身价百亿的香港大富豪,相比于从底层奋斗的李嘉诚,可谓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无论在何时,他都能从复杂的局势中寻找新的商机,开拓新的局面。

去年三月,91岁的李兆基突然宣布退休,令无数人愕然。据悉,李兆基自认年事已高,无法再担任公司的主席,因此辞职。其实李兆基已经是香港四大家族掌门人中退休的最晚的一位,李嘉诚、郭得胜、郑裕彤等人都已经退休,安享晚年。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嘉诚为了培养儿子李泽钜顺利接手家族企业,更是花了整整30年在儿子背后指导,希望家族的荣耀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然而树大招风,一路奋斗的李兆基却忽略了两个儿子的发展,无论是大儿子李家杰还是小儿子李嘉诚,都难有李兆基当年的手腕和眼光。

一向嘴毒的港媒也大肆渲染,等着两个儿子争夺家产的戏码。预想中的兄弟阋墙,尔虞我诈却并没有上演,反而是兄友弟恭,温顺谦良,即使资质不足,优柔寡断,性格存在缺陷,也没有刚愎自用,反而听从父亲的安排,长子接手内陆业务,次子接手香港业务。

虽然按照李兆基的安排,但是两个儿子接手企业不满一年,去年恒基地产的利润仅有75亿,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0%。叱咤商场的李兆基风光一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眼光长远

后继无人的状况不仅出现在李兆基身上,其余三大家族均有这种情况发生。李兆基好友郑裕彤的儿子是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绯闻不断,私生活混乱,没有什么大的才干,为了能够延续家族财富,他在内陆兴建三栋500米高的大厦,好让子女们靠着这些物业来收租。

同时认识到错误的他从小培养自己的孙子郑志刚,使得家族企业直接交到第三代的手中,保证家族的荣耀。吸取教训的李兆基也同样将眼光转到了房地产租赁这一市场,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业务结构,砍掉基建、百货、工程等附加生意,将所得资产全部投入到物业开发和租赁上面。

为了保证儿子们能够一生无忧,李兆基早在30年前就开始了地产物业的布局,不得不感慨眼光长远。为了建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李兆基联合旗下所有产业一起竞标到了这个项目,用了近百亿资金才拿下这个项目。

建成后,成为了香港最顶级、租金也最高的写字楼,无数公司想要入驻,一间100平方米的办公室,月租超过15万。作为最大的权益方,李家两兄弟仅靠这栋大楼就可以收租50亿

不仅如此,李兆基还是香港富有盛名的慈善富豪。香港地产行业有个规定,就是谁给香港捐地就能得到大量的商业补偿。而捐赠出去的土地周围的物业都被李兆基买走,不仅能拿到补偿,物业也在不同程度的升值。如今李家的租赁生意已成为第一大生意,能够保证家族的荣耀延续下去。

(0)

相关推荐